看着董嬷嬷眼中的惊讶之色,纪婉儿接着道“这不就是之前柳姨娘活着的时候常常教导姑娘的话吗”
柳姨娘,是女主的亲娘。她口中的姑娘,自然就是女主。据书中描写,柳姨娘常常教导女儿要独立。纪婉儿压根儿不记得柳姨娘说过什么话,但她觉得类似的话柳姨娘肯定说过。
“以前女儿小,一直不明白这话到底是何意。现在自己过日子了,处处碰壁,这才渐渐明白过来。所以,娘,豆腐脑女儿还想接着卖。”
董嬷嬷突然发现,自己刚刚想岔了。女儿不是变陌生了,而是几个月不见,女儿似乎突然长大了,明白事理了。这样的话,柳姨娘当年的确经常跟姑娘说,她也经常教育女儿,可女儿何尝听过这些话。没想到如今能一夕之间想明白。
其实她并不反对女儿出去卖吃食,她只是担心以女儿的性子,怕累,坚持不下来。若女儿自己真的想做,她绝对支持。
她很看好女婿,她觉得女婿肯定能考中秀才。如今他们家比女婿家过得好,还能压女婿一头。等女婿中了秀才,女儿可就真的比不上女婿了。在京城见多了腌臜事儿,她也不能保证女婿往后一定会守着女儿一个人,不变心。
女儿有自己的事业,是极好的一件事。
“你这生意做了多久了”
“差不多一个半月。”
“每日大概能赚多少钱”
纪婉儿也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说与了董嬷嬷听“一开始能赚个二三十文,最近能赚五六十文。”
董嬷嬷点了点头,她琢磨一下,道“若是跟一般卖吃食的比,这些不算少,但若是你卖的是镇上独一无二的豆腐脑,这收入就不算好了。”
董嬷嬷丝毫没怀疑女儿为何会做别人都不会做的豆腐脑。因为在京城时,府上公子小姐喜欢吃,厨房偶尔会做。
“主要还是位置不行。”董嬷嬷一针见血指出来问题的关键,“那地方人太少了。”
董嬷嬷的话正是纪婉儿最近犯愁的,她道“嗯,女儿最近想着换个热闹的地方。”
“这些豆腐脑你磨豆子应该磨了很久吧”董嬷嬷看了一眼女儿的胳膊,刚刚回来的路上,她就发现了。
“胳膊疼吧若是去了热闹的地方,卖得多,你豆子也要磨更多,这对你来说也是个问题。”
这些都是纪婉儿最近思考过的。
“找个人来帮忙吧。”董嬷嬷道,“你原先一日能赚六十文,后头换个好地方至少能赚八十文,甚至上百文。好的地方要收租金或保护费,你也能落个十文。按照如今的价格,一个妇人在镇上做工一整日是十文钱。你给五文钱,只干一个早上,她们也是要挤破头的。这样你既省力了,还能多赚十来文。”
董嬷嬷的话让纪婉儿的思路一下子开阔起来。董嬷嬷年轻时就在京城侯府中,如今回来也有十余年了,又有见识,她定然知晓得多。纪婉儿又问起来别的。
“娘,您说我要不要在镇上开个铺子”
董嬷嬷点点头“开铺子也行,这样你就省事多了,不用推着车子去镇上了。不过,不要买,要租。”
“为何”
“咱们这个镇地处比较偏远,不容易升值,买了也不容易出手。”董嬷嬷道。她没说出口的事,如果女婿考中了,他们就得去县城了。
纪婉儿点了点头。
“镇上的铺子租金一月在两百文到四五百文不等。这样的话,你就不能只卖豆腐脑了,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