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 初夏, 院中长势葱郁的槐树传来阵阵蝉鸣声。
杨康宁放下手中的书,眯眼看向槐树, 剑眉微皱。
呵, 这无聊的人生,连夏蝉都比他过的有生气。没劲,真没劲。
听说谢知非一个月前辞官去了觉善寺, 是不是他也觉得这上京的生活实在无聊的很
谢知非,这个自他记事之日起, 就被人常拿来和他做比较的人, 他们的生活虽然没有交集, 却影响了他十六年。
在这个被蝉鸣声乱了心绪的夏日, 他忽然想见见这个人。
这念头一起,怎么都坐不住了。
杨康宁站起身, 立刻吩咐小厮去备马,他要上觉善寺。
小厮虽然很诧异, 毕竟这时辰都快吃午膳了,但二少爷性格向来说一不二,既然说了要去,哪怕是午夜也会去的, 所以在听到吩咐后, 赶忙去马厩。
到了觉善寺,杨康宁自报家门后,直接表明要找谢知非。
谢知非再觉善寺住了一个月, 睡眠质量好了许多,人也比以前精神不少。听说杨康宁找他,诧异了半响。
这个杨家二郎他是知道的,杨学士的次子,可是现今上京城内最鲜衣怒马的少年郎。
他怎么会突然来找自己带着困惑,谢知非见了他。
谢知非一身玄青色长袍,头发简单束起。眸光深邃,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一出现,杨康宁就觉得整个人都平静了下来,这感觉很奇怪。
这不是他第一次见到谢知非的样貌,但却是第一次见到这样超尘脱俗的谢知非。
这样的人物,难怪上京百姓津津乐道。
“杨二公子,不知你找我何事”谢知非笑着开口,看着眼前这个还带着稚气的少年郎,莫名对他充满好感。
杨康宁挑了挑眉,他也不知道自己来找谢知非有什么事,只是忽然想,便来了。
他也不是虚与委蛇之人,老老实实和谢知非说了。
谢知非听后愣了愣,而后笑了。杨二郎这人也确实有趣。
这一天,两人在别院畅聊了一下午,从诗词歌赋到朝堂政治,由古到今,最后两人都没法去回想那天到底说了些什么。只知道,那一次畅谈,是从未有过的淋漓精致。想起来只有两个字,痛快。
杨康宁告别谢知非,约定下次再来拜访。
出了别院,杨康宁见天色还早,便想在后山四处转转,感受一下山间的宁静。
走了一小段路,幽静的山林传来几声惊呼。
小姐杨康宁皱了皱眉,不确定自己是否有听错。后山怎么会有姑娘为避免麻烦,他不打算向前。却在转身的时候,被一句话给吸引住。
“别叫,若是把人惊到了就没得看了。”
是个姑娘的声音,甜美清脆,让人一听就喜欢。几个小姑娘在偷看什么杨康宁被勾起了好奇心,轻轻顺着声源处走去。
走近一看,三个小姑娘正躲在灌木丛中,偷偷看在不远处的几个小和尚种菜。
这杨康宁又拧了拧眉,实在是很不解种菜有什么好看的。
就在他拧眉困惑之际,被两个小姑娘围在中间的,衣着话里,梳着个双丫髻的小姑娘开口道“哎呀,这种菜果真不容易,爹爹骂的对,我生气扔掉的不是一盘菜,是别人的汗水。”
是那个甜美清脆的声音。
旁边两个丫鬟忙附和,听声音都快哭了。
“对对,小姐说的对,只是,我们可以回去了吗夫人上完香若是发现我们乱走,会生气的。”
“对啊对啊,小姐若是想看人种菜,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