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章 第4章(2/2)
后沈氏封妃。

    可七等八等的,太子去年九月已行冠礼,宫中却一直没有旨意传出,朝臣们自然不敢揣度上意,这沈太师之女就成了人人暗中嘲讽的对象。

    桃李之年,还未论亲,莫不是这京城的风气都被首辅大人给带偏了

    圣意一日不明,众人明面上自然也不敢得罪太师,毕竟沈妩在京城贵女中也是数一数二之人,而顾首辅他们就更不敢了。

    莫说顾大人冷面严峻,如今内阁总揽政务,朝中一应大小事务均决策于内阁。除了皇上,就是太子也要给足他面子,这宰辅大人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其实这些事情,天家未尝没有想过。

    当今朝堂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一派以沈太师为首,主张遵守祖法。沈伦在先帝肃宗时便是太子少傅,而后太子慕容铮即位是为景祐帝,加其师沈伦为太师。

    但景祐帝登基后的前五年并未亲政,一直由肃宗顾皇后把持朝政,顾皇后成了太后之后大力扶持外戚。

    可惜她的兄弟皆早亡,只有两个侄儿顾禹洲和顾禹同。

    若是一般依靠裙带关系的外戚也就算了,那些都不足为患,没想到顾太后的两个侄儿却很是了不得。

    顾禹洲承袭了其父平西侯的爵位,肃宗末年册封为镇北将军,历经大小战役三十余场,是大周的常胜将军。如今,顾禹洲率二十万大军镇守凉州。

    而另一个侄儿便是当朝首辅、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太傅顾禹同。按理说,顾氏兄弟一文一武,权势滔天,景祐帝亲政后第一个就该拿他们开刀。

    未曾想,顾禹同却是实打实的皇帝一派,顾太后还在世时,顾禹同就屡屡上书请太后还政于皇帝,顾太后气极但还是拿侄子没有办法。

    因为顾禹同为官的确为能臣、文臣第一人。制衡朝野,恩威并施,他又是先帝肃宗钦点的状元郎,从翰林院编撰到吏部员外郎、承宣布政使司左参议、刑部侍郎、户部尚书再到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直至内阁首辅,这条为官之道顾禹同走了整整十九年,政绩斐然,才华卓著。

    皇帝刚亲政时意气风发,采纳了顾禹同的革新之策,而沈太师虽是帝师,太师之职却是虚衔。除了文华殿大学士一职,沈太师因为反对革新,力主坚守祖制,早已退居二线,如今的内阁中七人有五人皆是革新党一派。

    可以说沈太师和顾首辅两人是死对头了,但凡内阁草拟的革新法案或者政令诏书,沈太师都要上表反对一番。虽然他知道皇帝也主张革新,但身为文人,风骨不能丢,祖宗家法更不可弃,他拼了性命也要争上一争。

    既然顾家在朝堂上占了上风,而沈太师嫡女又有德才之名,沈妩确实是天家心中太子妃的人选之一。

    自古以来,帝王可以平庸,可以无能,但一定要会术。何况如今四海升平,革新之法使百姓们得到了实打实的利益,今上更是被臣民奉为明君。

    前些年,奏请皇帝泰山封禅的折子就在政德殿的御案上堆得老高。要不是当时以顾禹同为首的内阁以劳民伤财为由竭力反对,恐怕此时大周文坛上赞美景祐封禅的文章早已如雪花一样多了。

    而关于封禅这件事,景祐帝心里是狠狠地给顾禹同记上了一笔的。毕竟这种能大张旗鼓向天下宣扬自己丰功伟绩,又能叫史官在史书上大写特写,好让后世记住自己是盛世明君的好事为啥不干

    天家自然知道册立沈氏为太子妃,可以很好地平衡朝堂关系。如此,何乐而不为

    沈太师身为两朝元老,也绝对不可能想不到这一层。于是乎,顺水推舟地便将女儿的婚事延后,不再为沈妩相看那些京城的青年才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