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人在湖堤上吹笛,偶尔杏花飘落在他的身上然后就又悄然滑落,不愿沾上了他的衣裳。
黛玉心想“他大概与宝玉一般的年纪,可是他的这份心境是宝玉远远没有的。”
笛声忽然就停止下来了。
那少年转过身来,“姑娘是”
黛玉道“原是我们唐突了,只是公子的笛声实在好听便不知不觉就到了这里来了。还望公子见谅。”
那少年手中执着笛子,“不想我的笛声竟然还有被人夸,倒是小生要多谢姑娘啊。”
“杏花春雨里江南,这里有着杏花,而公子的笛声里却是江南水乡的朦胧意境,所以才格外的动人。”黛玉回答。
那少年笑到“不想我竟然还是占了此地风光的便宜,借了这杏花的灵气。”
“这些都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不过是公子今日占了罢了。”
“好说法。”
黛玉觉得这个少年是难得的投缘人,而那少年也是难得见到这样灵秀的姑娘,心想就是自己的妹妹也是难以比的。这二人便一来一往的交谈起来了。
不久林家和海家的下人是出来寻人了。
那少年似乎是见到了熟人知道自己是要离开了,“姑娘,我是要走了,不知姑娘是哪家的”
“我是”
“公子,公子”
“姑娘,姑娘”
却是人来了。
这下那少年方才明白下来,“姑娘原是林伯父家的林妹妹,从前是见过的。”
“你是海家的哥哥”
少年点点头。
黛玉和海一铭便是随着仆人们回去。之后倒是林如海他们惊叹这两个孩子就这样遇上了,别的就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