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青年人尚未蓄须,剑眉明眸,白皙俊秀,皎然如朗玉。容貌不逊其从兄荀文若、荀仲豫。
但和他两位君子恂恂之风的兄长相比,荀元衡身上气质又有所不同。
天子年不及弱冠,但近十年来的颠沛流离给予他苦难的同时,也给予他同龄人难以企及的阅历。
阅人无数,便能看出荀忻有意收敛之下,如藏刃于匣,随时可吹毛断发的锐利锋芒。
刘洪恭敬答道,“确有此事。洪与荀忻相谈,高才妙识,罕见其伦,乃一见如故。”
没想到刘元卓会如此夸他,荀忻下意识缓缓望向老人,反应过来后连称“谬赞”。
刘协许久没见到有人像这样把心理活动写在脸上,从“惊讶”转为“羞愧”,生动到让人忍俊不禁,心里莫名对此人添几分好感。
气质与性格矛盾的人他见得多了,只有荀元衡这样的不惹人反感。
“今日太史令亦在此,太守与荀卿皆善于易算,卿但有不解之处,不妨相问。”
太史令应诺,对着刘元卓一揖,“听闻太守善历算,确有一惑相询。”
他又望向天子,“臣昨夜观星,见荧惑入心前后星。”
“不知以谶纬如何解”
刘协提起兴致,笑道,“朕亦欲闻太守高论。”
荀忻心中皱眉,他在太学时跟随顾博士涉猎谶纬,“荧惑入心前后星,相戮中野。”这是春秋纬的原文。
相戮中野如今曹操与袁绍相争于官渡,这话怎么都能品出点暗讽的意味。
再说“荧惑入心”,本就有“大臣有反心,天子忧之”的解释。
不过即便照书解谶纬,这番对话传不出嘉德殿,说也无妨。
却见老人拱手拜倒,“臣不读谶。”
天子脸色一变。
光武帝刘秀迷信谶纬,遇事不决就以谶纬来做决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但当时也有风骨傲然的士大夫,如桓谭拒绝解谶,极力劝谏谶纬非经,触怒光武,差点因此而死。
直言相拒本就有触怒皇帝的危险,何况刘洪说的这句话还有前代渊源
当今天子虽然是许都宫里的吉祥物,但他毕竟是天子,如果亲自下诏定个大不敬之罪,哪怕老曹也来不及救。
荀忻忙拜道,“刘太守为撰乾象历,多年潜心历算、数学,兼理地方,无暇读谶亦情有可原。”
他心知刘元卓与曹操并没有什么交情,之所以说“不读谶”,恐怕是从学术角度单纯地反对谶纬。
“情有可原”
“罢。”刘协望一眼太史令,“不妨求解于荀卿。”
他最终没有发怒,只是眼中的喜色荡然无存,冷漠地听太史令与荀忻对答。
临走之时,荀忻被刘协叫住。
“荀卿,身为宗室,亦欲效桓谭非议圣人,此如何解”刘协脸上没有怒色,语气却显露无疑。
走出嘉德殿,四野平旷,孤独屹立着高墙深阙,蔚蓝天际掠过一只尾羽如剪的春燕,短暂停留在飞檐上,倏忽飞去。
荀忻深呼一口气,围绕在心头的压抑感顿减,耳边听老人道,“近乎连累元衡。”
“府君言重。”荀元衡不甚在意,上前搀扶他,“天子面前,府君为何直言无讳”
天子无实权又顾忌荀氏等颍川士族,轻易不会动他。
他唯一想不通,刘洪不像是不知变通的人,又出身宗室,何必要去激怒刘协
“汉书言实事求是,图谶虚妄之闻,不足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