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0章 必以昏时(2/4)
露馅。
    “来此无用。”耳边荀公达缓缓续道。
    宾客们敬酒不但看席位,且不会忘记看脸。
    荀忻拢一拢衣袖,正襟危坐,偏头轻声问道,“为之奈何”军师,要不您给指点迷津。
    荀公达默默移开视线,荀忻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男方宾客那一边,郭奉孝言笑晏晏,似乎在与人对弈。
    郭嘉所在的司空属吏一席,众人与他年龄相仿,混入其中陌生人理应认不出他。
    “得之矣。”荀忻拿起酒杯与荀军师碰盏,起身往男方宾客那边走。
    这一边席位众多,但留在席位上的人却少,众人三三两两而坐,孔融等人赫然在席中。
    孔融与陈群忘年之交,在此不足为奇。
    走近便听孔融循循问众人,“成婚为何在昏时”
    荀忻抬头望天,暮色昏昏,秋风徐徐,淡蓝穹顶隐隐可见上弦月。
    为何要在黄昏时候迎亲荀忻停下脚步想听个详细。
    “上古之时,人不知礼义。易曰,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其时娶妻常肆意抢劫。”孔融语出惊人。
    “上古之人尚无灯烛,劫妇必趁昏时,一则趁妇家之不备,二则天色昏昏莫辨劫寇面目。”
    之所以要在黄昏时迎亲,竟是因为天色昏暗方便抢新娘
    见众人听完大笑,孔融捋着胡须,“上古如此,后世相传,以是成为风俗。”
    司马朗笑道,“少府何来此说成婚必以昏时,取其阴来阳往之义。”
    按董仲舒的阴阳五行说,男子属阳,女子属阴。昏时阴阳交替,阳往阴来,与男子前往女家迎亲正对应,符合“天人感应”。
    众人点头赞许,这种解释出自礼记,才是儒家正统的解释。
    孔融放下酒杯,“易岂不早于礼”
    荀忻这时点头,与其相信不科学的谶纬,不如信孔老头的猜测。
    易成书的时间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是在春秋之前,礼记成书在西汉,晚了许多年。
    不再听众人辩论,荀忻举步欲走,那边孔融突然道,“足下颔首,意为赞同否”
    周围一时静下来,荀忻的脚步一滞,背影僵住,缓缓抬眼看去,正对上左右之人的视线。
    荀忻被自己呛住,咳了一声,镇定抬头问孔融,“少府唤我”
    “举座之中,唯有足下颔首,想必有高论。”孔融赞许地看着这位美姿容的年轻士子。
    荀忻与荀攸、郭嘉等人时常随军,与军中的将领大多熟识,但对许都新建后陆续投奔过来的文士们来说,他们几人都是生面容。
    朝官与筹划士,文吏与武官,都不在一个系统中。即使见过面,也只闻其名,不知其人。
    “足下不吝相告”
    那边司空属吏一干人等注意到这边情形,见荀元衡被孔文举叫住,不由一头雾水。
    孔少府与荀令交情不差,不至于刁难其弟吧
    眼见越来越多的宾客注意到这边的异常氛围,荀忻感到头痛,他还不想影响友人与堂侄女的婚礼。
    “在下以为少府之言然也。”荀忻揖道。
    孔融身边有文吏质疑道,“尧舜之时,圣王之际,岂有此不堪之俗”
    得,这些人不敢怼孔融,怼他时倒毫无顾忌。
    “圣王之时无人能知,然文王岂非大贤之君”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荀忻背完书,续道,“圣王亦需观天察时,化成风俗,即可推知当时风俗不堪。”
    他深知这种辩论本身没什么意义,只要引经据典,语速够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