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章 前路如何(2/3)
    一众仆僮喜滋滋开始学种地,他们跟随佃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学了一个多月大多成功出师,怀着满腔热情独自打理自己的两亩地。

    各方势力派来的探子们却有苦说不出,他们大多是庶人宾客,根本不是奴籍,本来潜入荀氏做暗探,只是做些洒扫的小事。

    而现在他们撸起裤腿,跟着不知疲倦的奴婢佃农一起脚踩泥地,牵牛扶犁,每耕过一片土地就要挥洒满额热汗,干完活后还要和疯魔了的种田人对视,彼此露出欣慰的笑容。

    望着脚下耕过的松软土地,暗探们意识到,他们竟然成了荀氏免费的劳动力

    从没有前辈告诉过他们,探子还需要种地

    这真是待不下去了,哪怕悖主而逃也待不下去了,大不了另投门户,也好过一辈子在荀氏种地。

    荀忻坐在田埂间,手上拽起一株野草,带起绵软的白壤,他取了一些土壤在掌心观察,这种略显白色的黏土可能是因为含较多盐碱物。

    他已经在田庄中挖掘不少沟渠,用来冲洗排盐,看来还要种一些桑树、柳树之类的耐盐树种,慢慢改良土壤。

    这些日子他审视自己,思考将来要走的路。要想实现他的计划,第一步得要天下太平,这需要投靠雄才大略的英主。

    袁本初有雄才无大略,曹老板才略兼备,虽然人品上有些瑕疵。既然兄长选了曹营,这个问题不用再考虑。

    其次他想要做大事,无权无势怎么做得成

    他要在人才济济的曹营崭露头角,但荀元衡能凭借的有什么呢

    论才智,他不可能比得上荀文若、荀公达;论大势,他的确记得一些历史走向,可历史发展环环相扣,稍有改变,随之而来就是蝴蝶效应;论知人,他记得的名人也许还没有他兄长举荐的多

    荀忻眺望眼前的广阔无垠的土地,他现在应该算得上一个大地主,而这个人人食不饱腹的时代最缺的是什么

    是粮,是五谷,是食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是粮,拯救苍生要有粮。

    荀忻拍拍掌心,起身往几位堂哥所居的墓庐而去,有一些事他该和兄长提前知会一声。

    五月,天气渐热,蚊虫渐生,碧绿的蚱蜢在草丛中翕忽蹦跳,平时常来与它玩耍的小玩伴们在草庐中诵读诗书。

    草庐外马蹄声响起,草庐门被叩响,“荀君文若可在”

    荀彧放下手中简牍,在侄儿们好奇的目光中走出去,“在下荀彧。”

    “曹兖州随公文附带之书。”头戴赤帻的信吏从身上背着的赤白色文书囊中,取出封泥封好的竹筒,交给荀彧。

    信吏找到这里很费了一番功夫,因此当眼前青年向他行礼称谢时,他没有避让,只拱拱手,“书已送至。”

    说完拉着马鞍骑上马背,策马扬鞭,喝一声“驾”,马蹄扬尘而去。

    荀彧快步走回草庐中,径直走到内堂案后跪坐。他用书刀打开封泥,取出其中的素帛。

    素帛上的字迹笔墨雄浑,飘逸有神,的确出自擅长书法的曹将军之手。

    荀彧展卷而读,曹操在信中为他概述两个月内发生的事,其中着重描写青州黄巾攻打兖州。

    曹操在东郡陈宫的帮助下被拥立为兖州牧,只是击退黄巾时曹操的好友鲍信不幸战死,尸首无存。

    曹操用辞赋家的文采哀伤地追忆与鲍信往昔情谊,篇幅过长,荀彧选择略过回头再看。

    而后曹操提到关中的形势,长安中王允为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杀,李郭二人入驻长安,吕布败逃。

    书信结尾写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