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章 太学求师(2/3)
汉灵帝为避免经书章句有误,命当代名儒同时也是大书法家的蔡邕,写定五经之文,以隶书刊刻在石碑上,耗时八年,史称“熹平石经”。

    碑落成之时,前来参观摹写的人络绎不绝,一日间车乘千余辆。无数儒生学子闻此消息,不远千里,负箧曳屣而来,专门来太学门前抄写经书。

    在此之前,东汉顺帝时也曾修缮太学,扩建房舍,以致太学生一度达到三万之众1。

    荀忻往石碑群中走去,此刻也仍有几人身影或坐或立,悬腕持笔,在抄写经书。

    少年凝视着刻满隶书的高大石碑,笔迹端正浑厚,字形介于隶书与楷书之间,左侧落款“熹平四年蔡邕伯喈书”。

    苍茫天地间,碑文顶天立地,仿佛是先贤遗音,亦或是千古圣铭,凛然庄严不可侵。

    这些在他眼中不过是历史遗迹,对时人来说,却是神圣的天下至理。

    荀忻不再逗留,他进门找到主事的学官,把郡里的文书与何颙的推荐信一起奉上。

    五十多岁的老学官,须发灰白,眼睛有些浑浊,他展开简牍仔细辨识了一会儿,便为他登记造册,并递给他一片单支的竹简。

    荀忻接过来看了看,这支竹简上写着他分配到的住处在某房某室。

    “先生见谅,弟子在城中有居处,不需住学中。”荀忻行完礼,把竹简又奉了回去。

    他兄长已经在友人的帮助下在雒阳买了房,正等着择日从馆驿搬过去。

    太学中本来便人多屋少,其实更希望人人都如荀忻这般在城中住,老学官答了声“不怪”后,把他带来的两卷竹简还给了他。

    “足下自往讲堂寻博士顾伯梁,请他为汝择定儒师。”

    荀忻称诺,按照老学官指的路找过去,眼前的讲堂有内外之分,长十丈,广三丈,讲堂内外分席而坐,有近百儒生在座听讲,而一儒者独坐榻上,侃侃而谈。

    诸生肃然无声,安静非常,因此即使在座儒生众多,满堂也只能听到师长一人之声。只听得师长引经据典,剥丝抽茧讲得细致。

    在场的人数比得上荀忻大学时上公共课的人数,只是从老师到学生都是端正跪坐,障碍物低矮,想要站着混进去的难度系数偏大,荀忻犹豫了片刻,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要是被抓住了多丢人啊。

    他百无聊赖地站在堂外等着,看天上云卷云舒,判断云相天气。

    突然听得有人疑道“足下为何立于此”

    荀忻侧身看去,此人身材高大,眉目端正,分明束发未冠,看起来却有二十余岁的模样,是一位同样身穿儒服的学子。

    荀忻拱手作揖,“在下今日初入学中,在此等候顾伯梁博士。”

    “原来如此。”那学子也还礼,道“在下河内司马朗,未知足下尊姓大名”

    荀忻诶司马朗耳熟。

    “不敢,颍川荀忻幸会司马兄。”荀忻也问道,“不知司马兄所来何为”

    司马朗道“朗也是为顾博士而来,祭酒有事寻他,不想他在讲课,此事便罢。”

    “朗当回禀祭酒,有劳荀郎代为转达此事。”儒服青年拢袖一礼。

    荀忻答应下来,司马朗便拱手告辞。

    荀忻直在原地等了一个多时辰,讲课才行将结束。

    荀忻看着诸生起立向博士行礼,乌泱泱成片走出,便站到了门侧等这位梁博士出来。

    “弟子颍川荀忻,拜见博士。”他把两卷竹简恭敬奉上。

    那位顾博士是个头戴进贤冠,方领长袍,温和雅正的中年人,他接过竹简,查阅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