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章 淄尘京国,乌衣门第(1/4)
    一阵泼喇喇的马蹄声,贴着笔直的青石官道滚滚而来。

    道旁行人纷纷回身避让,只见城门外冲出三骑高头骏马,当先的一匹骊驹通体乌黑,疾若奔雷,在雪色的反光下神威凛凛,不可逼视。

    马佩黄金络脑,鞍上坐着一个少年。那少年十八九岁年纪,着一件绯红常服,身披鹤氅,腰系银鱼袋,剑眉星目,顾盼神飞。

    少年扬起马鞭,啪地一声,骊驹长嘶,绝尘而去。丈许外紧跟着两匹白马。众人再往远瞧,才在马蹄扬起的雪泥里看见遥遥缀在后面的车队。

    “啊呀,这是哪家阔少,模样可真俊呢”

    “哪家的少爷嚯,瞧见他的马鞍子没”一个老头儿眼睛一瞪,花白胡子翘起来。“蜀锦”他举起三根指头,抖抖地说,“你道这东西有多金贵放眼整个临江城,用得起的,也不超过这个数儿”

    一个太太捂着嘴惊叹一声“这么贵重的东西,他倒拿来蒙马鞍”说着又很惋惜似的,“要是裁成袍子,不知有多好看呢。”

    一旁的几个年轻姑娘相视一笑,脸颊飞红。这少年面生得很,又长得这般好看,女孩子们自然新奇,几双水汪汪的杏眼往少年去处瞧。却听一个中年秀才模样的人啧啧道

    “绯银鱼袋,啧啧,这可是当朝四品大员才能佩的东西。我瞧他年纪轻轻的,竟也唉”言辞中既是钦佩又是艳羡,跌足连叹三声。

    边上一个歇脚的捕头嘿嘿一笑,接上话茬“嗐,你当人家是什么出身温平章大人的独子哪里又是你我能比得上的。”

    众人齐齐“啊”了一声,却又露出了然的神色。

    在临江,没人不知道温家。

    若是外乡人初来此地,问街头玩泥巴的小儿平章大人家的祖宅怎么走,那小孩必定不假思索,沾满泥点子的小手凌空一指,奶声奶气地告诉他“墙最高的那家就是。”

    这捕快刚从衙门领了差事出来,上京的风风雨雨也多少知道一点。他坐在临街的矮条凳上,添了一海碗烫茶,热热地喝了,慢悠悠地开口道

    “这温家的小郎君,可真是前途无量的主。”他比了个手势,“十九岁,左谏议大夫。月前官家又御赐了他家大夫第,如今可正是御前红人呐”

    有个卖货郎疑惑道“大夫第又是啥”

    泥瓦匠对这门儿最清“唉,也不怪你们没见过世面。这大夫第可不是一般的门坊且不说什么官家恩宠,世代簪缨这些虚的,光看这门楣,呵”

    他比了个手势,“三丈三高,七踩重昂,这屋顶啊,修得像冲天的凤凰。咱们知府大人一早知道他年前要回临江城,早招呼了十几个匠人紧赶慢赶地把大夫第门坊造好,就等小郎君一到,请出御笔亲书的匾额呢”

    众人纷纷啧啧称叹。

    少年得意,衣锦还乡,光耀门庭,荣归故里。这话本子里的故事如今活灵活现地在人眼前,又如何不让人称羡呢

    天空灰蒙蒙的,飘起了细雪。

    温小郎君却不觉得冷。他心里有一团火;烈烈火苗舔舐着他的心,从上京烧到临江。隔着八千里路,一千个日月。

    黑马电似的疾驰。临到温府门前,他猛地一扯缰绳,那高大的烈马人立而起,扬起前蹄,昂首长嘶,接着稳稳落地,乖驯地停下。

    温府门前早有下人相候。老管家温苏斋笑着迎上前来,问安“少爷一路风尘,辛苦了。”

    小郎君温恪满不在乎地笑道“不妨事。”他额角微微发汗,鸦黑的发丝贴在脸上。温恪将银鞭递给随侍的小厮,很爱惜地拍了拍黑马“带龙雀下去洗洗,多喂点好料。”

    龙雀踢了踢地上的小土堆,咻咻地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