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5章 登云路(下)(1/3)
    集英偏殿内庄严肃穆,一众身着白色襕衫的新科士子恭恭敬敬列队殿中, 此时此境, 不管他们内心究竟是紧张万分,抑或是激动难安, 一个个都屏息肃容,丝毫不敢轻慢, 更不敢随便交头接耳。
    “下一位”
    内侍高班扬声宣唤, 温恪正了衣冠, 从容走入侧殿里进, 向端坐长案之后的礼部贡举官双手奉上临江府衙签押的家状保纸。
    “温恪, 武昭二十一年生人, 临江人士。”
    “武昭二十一年这年方十六”
    “回大人的话, 正是。”
    贡举官听得他这般年少, 不由愣了愣。
    都说“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三年一次的春闱, 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学子都梦寐以求能入集英殿参与殿试,得见天颜,可省试登科者毕竟人数寥寥, 余者皆名落孙山。更有甚者, 从翩翩少年郎开始,便岁岁苦读,却屡试不中,皓首穷经, 实在令人唏嘘。
    贡举官上下打量着眼前丰神俊逸的少年,不太相信地打开温恪所呈的家状与身份文牒,直到瞧见文牒下方临江府衙盖上的朱红大印,这才啧啧赞叹
    “省试第一,果然非同凡响阁下当真天纵英才,如此年少有为,假以时日,必为国之栋梁。”
    “省试第一我么”
    温恪有些疑惑地望着贡举官,后者不禁莞尔,点着温恪家状上写着的三代履历,言语中结交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看来平章大人这是瞒着你了。省试既得第一,稍后这殿试的一甲三魁,便如探囊取物呀。”
    “大人谬赞,学生实不敢当。”
    二人正说话间,一旁的黄门内侍按例打开参试者所携考篮竹盖,将里头摆着的笔墨一一查验过,确认笔杆中空、砚台厚不超一寸,点了点头,接着从篮内捧出一只紫檀木匣,将匣子里盛放的糕点一一切开。
    “笔墨点心皆不曾藏私。”
    贡举官微微颔首,黄门内侍接着打开食匣中间隔板,屈指敲了敲,低头一瞧,这才发现匣子底下的一屉,竟满满当当装着兔子模样的糖豆包。
    贡举官往匣子里瞧了一眼,忍俊不禁道“十六岁的省元老爷,果真孩子气。切开放下吧。”
    温恪望着食匣里软绵绵的白兔子,眼底浮起柔软的笑意。
    贡举官岂会知晓,他口中随意调笑的一团天真孩子气,全为温恪所惦念的那个少年澡雪登不了春闱集英殿,那他便以另一种方式,成全那人的念想。
    礼部贡举官翻阅温恪所呈家状,跳至最后一行,朗声念道“临江本土籍贯,家世清白,身无墨刺,不曾犯刑责条宪,祖父辈中,皆无十恶四等之罪,亦不曾为奴隶僧道倡优,是也不是”
    “正是。”
    贡举官点了点头,在案台点名簿上画了勾,刚要将文牍合起,余光扫见家状上方“举业秀才”四字,愣了愣,可他转念思及这位新科省元的门第出身,旋即了然。
    “请公子宽衣,检查身上可有私藏夹带。”
    两名黄门内侍移来屏风,一名老内侍托着标明签号的承芳盘,供应试士子存纳随身环佩。温恪将腕子上的老南红珠散下,又从怀中摸出那枚坠着红玉线的白鹤符,并排轻轻放在承芳盘上。
    老内侍愣了愣,上下打量着温恪,问道“温公子,没别的了”
    “再无旁的佩饰了。”
    温恪言罢,立于屏后,解下腰间云锦大带,再褪下外袍。老内侍望着搜检官依制检查殿试考生衣袖袍摆,忽然出声道
    “公子手腕上的伤痕,恐有伤大雅。”
    温恪长眉微蹙,一把将衣袖捋起。温小郎君臂肘处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