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章 昨日红颜美少年(1/3)
    在临江城最东面, 有一座玲珑雅致的别院。
    别院依傍着胭脂湖, 以“小”见称。园中槐影当庭, 溪流回旋, 假山披拂着藤蔓,影影绰绰间, 恍如置身蓬莱仙境, 颇有山野逸趣, 故名“小蓬莱”。
    这“小蓬莱”的主人, 正是月前豪掷十万金铢、拍下优昙婆罗的张员外。
    张员外大名张岱钟, 这位琼州来的富商如今正没精打采地侧卧在“小南屏”斋,几名年轻丫鬟恭敬地伺候着他。
    “香淡了。莺儿, 你去添。”
    一名丫鬟应了。张员外的卧榻正对面摆着一张矮几,几上是一盏小巧的香炉。熏炉铜胎掐丝珐琅,青白色的烟雾婷婷袅袅地自镂金的炉盖升起。
    莺儿将香侍好。她轻轻地用银筷拨了拨香粉,那美妙的芬芳便在“小南屏”里满室氤氲。香气婉转飘忽, 使闻者心醉神迷。
    炉里熏的香, 正是优昙婆罗。
    张岱钟满意地坐起,丫鬟连忙在老爷背后垫上软靠。
    他方才面有倦色, 如今香气一蒸, 那年过花甲的皱纹脸竟渐渐变得红润、有活气。再过片刻, 张员外那双浑浊的老眼竟神采奕奕起来。
    一名红裳美人正殷勤地给他捶腿“老爷, 自从用了这优昙婆罗,您的精神头儿越发足了呢。”
    一旁的几位美人也都笑着应和。
    这些姑娘都很年轻,是别院这几日新进的姨太太。姨太太们相视一笑, 不知想起什么,粉面微红,娇羞地别开眼去。
    上了年纪的人最爱听这些恭维话,张岱钟也不例外。“岱钟”正是五岳之首的雅称。张员外借了这天下第一的名山之名,自然盼着老当益壮,龙精虎猛。
    他很受用地点点头,对其中一位雪青色绸衫的新夫人道“云惜,你跳支舞吧。”
    懒洋洋的琵琶声中,美人莲步轻移,摇臂起舞。罗袂随乐音翻涌,像春溪的雪浪。
    张岱钟眯起眼,盯着云惜的舞姿瞧。美人矫若游龙,青春年少,有如三月的杨柳枝,而他已年过花甲,夕阳垂暮了。
    张岱钟眼皮一眨,边上的丫鬟心领神会,为他奉上参片茶。老员外呷一口茶,乐声越变越疾,美人的舞姿也越快。
    点串翻、斜探海,女子周身的环佩随着急变的舞姿叮当作响,衬着嘈嘈切切的琵琶声,如雨打芭蕉,风雷阵阵。
    妙龄女子如一只翩飞的燕子,生气勃勃。张岱钟看得眼底精光毕现,一股难言的豪气从胸臆直涌上头,他直起身,将参茶递给丫鬟,颤声道“取我刀来。”
    优昙婆罗的香雾在“小南屏”里升腾,刀很快送到老人手中。那是一柄红布鬼头刀,很有些年头了,刀锋却依旧擦得雪亮。
    刀很沉,冰凉地贴着老员外的膝盖骨。他抚摸着刀身,感慨道“想当年,我押红货过苗岭十万大山,半途遭遇山匪,也敢徒手与贼寇相搏。那帮草寇占了武器之利,结果呢哈,还不是将这刀和命都留了下来。”
    一众丫鬟和姨太纷纷夸赞老爷胆魄过人,宝刀不老。
    张员外往常迈不动步子,此番从琼州来临江,马车颠簸三百里路,这在年轻时不足挂齿,如今却着实让他虚亏半月有余。
    可自从拿下这优昙婆罗,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若说十万金铢便能买来青春年少,以张岱钟的身家,这桩买卖太过划算。
    “莺儿,将窗户都关上。外头风大,屋子里的香都吹跑了。”
    窗户一阖上,“小南屏”里的篆烟倏忽拔高,如流云淡霭,悠然飘拂。
    都说这贵霜国宝能教人心想事成,如今看来,折柳会上那红衣女子倒也不算诓他。
    张岱钟志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