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贵妃请了玉芬等喜娘进宫道谢的时候,王氏恨不得跟着玉芬去了。安排车轿等事,比玉芬还要上心,玉芬冷眼看着王氏的表演,却对着元春的未来感到忧心。但是只是一瞬间,眼下玉芬还有别的事情要操心呢。
贾琏慢慢的长大了,他和贾赦站在一起都一样高了,贾赦虽然费心为贾琏请了几位先生教导读书,可惜贾琏的心思不在读书上,要他从科举出身是不可能了。算起来荣国府的爵位,到了贾赦这里已经是递降到一等将军。再等到了贾琏头上,只怕是饿不死,活不好可有可无的一个都尉了。要是补不上实缺,可真是坐吃山空了。
孩子的未来怎么办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贾赦这些年经历了宦海沉浮,也看多了那些世家子弟们不能守成,家业衰败的事情,他对着贾琏和雁声的教育就特别上心了。可惜,贾琏实在不是个读书的材料,请来的几位先生和杜先生都和贾赦私下表示过“琏二爷聪明是有的,奈何不是读书的种子。况且府上这样的家世,也不用逼着子弟们一定要从科举上进身。不如还是和先祖一样,也从军好了”
贾赦也只能认命了,他曾经悄悄地和玉芬抱怨过“琏儿这个孩子,性子太弱了,胡闹倒是有一套,却没什么担当,朝三暮四的,耳根子软和的女人一样。今后不是被老婆压制的喘不上气来,就是被小人教唆哄骗了去,咱们费尽口舌,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你苦口婆心的,可惜还是没多少效用我担心这个家都要给他败坏了。”
玉芬却是依旧坚持“哪有你说的那样严重,琏儿就是有点性子软,心地善良罢了。等着慢慢的长大,受了几次挫折,吃一堑长一智,就能好了。以前在外面的时候,你还带着琏儿到军营里边走走,还叫他帮着传话什么的。现在他长得和你一样高了,都能当成大人用了,你怎么却不带着他学习了。先生再好,也没有自己的老子教导用心啊。”
贾赦无奈的说“京城可比庐州热闹多了,琏儿整天还玩不够呢,我还指望着叫他帮我办事。而且我叫琏儿跟着我,老太太就知道了,说什么那么多的小厮家人不用,非要指使自己的儿子跑腿办事累坏了孩子怎么办这个混账东西,我做老子的还使唤不成儿子了”
听着丈夫的抱怨,玉芬不说话了,继母难为,以前在外面的时候,玉芬还觉得好些。她对贾琏没有偏心,更没虐待,真心对待孩子。一开始虽然有些捕风捉影的流言蜚语,但是事实胜于雄辩。玉芬行事公正,大多数人再也不会信那些流言了。因此玉芬对贾琏还能放手管教。谁知到了京城,家里无数的眼睛耳朵,无数的嘴巴,一点风声就能能编出来天大的谎话。贾母好像认定玉芬就是个冷漠的后娘,对贾琏特别的宠爱。现在玉芬对贾琏的控制力越来越小,这个孩子和玉芬也开始疏远了。
玉芬再也不敢毫无顾忌的管教孩子。“你做亲老子的都是这样,何况我呢。你想想多少的族人,那些子弟们性情不一,更有那些世交亲友们家里的孩子,其中总是有几个贪玩的,这些孩子都是正好玩的年纪呢。我想着,堵不如疏,与其整天盯着打骂,还不如先给他定门亲事,收一收性子。定了亲事就是大人了,他也不好整天和小孩子玩了。”玉芬拿出来这个年代最普遍的管孩子终极法宝定亲。
因为定了亲事就是意义上的大人了,大家对待他的态度就不一样了。以前不管怎么闹,都是孩子嘛,闹腾一点没什么。但是定亲之后,大家再也不会拿着他做孩子了,自己也收敛点。
贾赦点点头“很是,虽然他年纪还小,可是也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