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110 章(2/3)
在了后年二月二,也是过罢年动身。

    元娘在家除了教三位妹妹打马球外,还在家中置席请沂州年龄相仿的官家姐儿来家中作客,有时还约着一块外出赏花。

    八月十六这日,伯府范家来送催妆花髻的一行人到了沂州,随行的还有一位汴梁那边的官媒,小娘子与郎君婚期的前三日,男方那边会来女方家中送催妆礼。

    但汴梁离沂州不近,路上要耽误不少日子,索性两家不守旧礼,提前送了。

    除去催妆花髻外,还有销金盖头,五男二女花扇,各色礼物,架势之足,吴家见那把花扇像是旧物,官媒就把花扇的来头说了一遍。

    原来是当年伯爵娘子用过,伯爵娘子就是元娘未来的婆母,又因扇儿是当时的参政娘子相送,和一般的扇儿不一样,故而范家使人带了过来。

    冯氏见其中有如此缘故,连问是不是汴梁王家,他家出过一位参政相公,是上等高门。

    “正是那个王家。”

    来吴家观礼的刘同知他们,听罢,都忍不住议论纷纷,围在吴相公身边,说不尽的恭维话,羡慕者不在少数。

    一时,吴家风光的很。

    “济文兄,恭喜啊。”与季姐定下婚事的窦家,也来人观礼了,此人不是旁人,正是窦举人的爹,窦老爷。

    他今儿穿着一身青色直裰,腰身富态,头上裹了一块梅花方巾,他拱了拱手,问道“你该和吴相公贺喜才是,怎麽与我贺起喜来了。”

    那人摇了摇头,把他拉到一旁说话,“你今儿滴酒未沾,怎麽糊涂了,令郎不是与吴家大房的姐儿订下了婚事吗,那姐儿有一位嫁到伯府范家的姐姐,你们窦家日后在汴梁,也算是有了一门亲戚,还是高门的亲戚。

    我与你贺喜了,日后求到你家门下,可不要翻脸不认愚弟才是。”

    有门路就是爹儿,与窦老爷说话的是沂州下面的县令,还是窦家所在的县,自打这县令得知县里的窦家与吴知州家结了儿女亲家,当日就备了礼物,去他家拜访,更是称兄道弟起来。

    官场上的称兄道弟,他们会先询问对方的出身,此出身是指对方是哪一年的进士,再问年纪。

    窦老爷没出身,他只是个秀才,可县令有意交好,就按年纪论长短,称对方为兄,吴家的事,县令

    都比窦老爷上心。

    窦老爷原不欲来,因他料想今日吴家来往皆是官僚,他一个没出身的人,来了局促,可县令早就买好了礼物,又几番游说。

    要是窦老爷不来,此县令连吴家的门都登不了,一个州里的官员也分了五六九等,下面的官巴结上面的官,县官巴结州官。

    “哪里的话”窦老爷反应过来,应付了过去,他是正经的官宦子弟,只是到了他这一辈,才在读书上没了出息,故而也会说官面话,不似那啥也不懂之人。

    小灶房里,三房的王小娘在屋里说话,她刚打前院回来,不敢在那多待,怕丢丑,来到梁堇这,与了她二十个铜子,请她做碗馄饨吃。

    梁堇都习以为常了,把铜子接过来,塞到布袋子里,问道“小娘吃什麽馅的,我这有些虾馅的,是上午与三姑娘包的。”

    王小娘不挑,“那就虾馅,不过虾子贵,我给你的那二十个钱怕是不够,方才我出门出的急,身上没带那麽多铜板,待会我使我屋里的丫头给你再添上几个。”

    “小娘往日给的赏钱不少,这二十个钱也是够的。”

    按理说,王小娘是三房的人,吃饭和吴老太她们一个锅,即使想打牙祭,也该找吴家那边的灶房。

    可那边管灶房的人是祁氏,王小娘刚嫁过来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