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惯看秋月春风(十八)(1/3)
    “阿亮今日,可是来辞行的”

    今年诸葛亮不过十一岁, 虽然古代没有什么童工的说法, 但谭昭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有节操的, 再说嘛, 可持续发展才是大道。

    诸葛亮其实不想离开,他母亲早逝, 父亲也因病于三年前过世,自除了孝后, 他一直同叔父在荆州生活。叔父一家待他甚好,可那荆州刘表却不是什么善主, 此人心胸狭隘,嫉贤妒能, 又好大喜功, 实非善主。

    叔父的身体近些年也有些不好,如果可以兄长也不知身在何方,他也该担起诸葛家的重担了。

    他难得恭恭敬敬地行了一整个礼,这才开口“是。”

    谭昭刚要开口,人却又开口了“若大人不弃, 待学生学业有成, 愿来青州报效大人。”

    嗯,咦诶

    谭昭猛地一抬头,这个可以有啊, 他一笑,找出一张绢帛“好呀, 不过口说无凭,若他日你我反悔,何不留下字据,更好”

    诸葛小少年“”默默接过写好,然后深深地看了一眼刺史大人,开始怀疑自己刚才做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他会不会把诸葛家带到沟里去啊

    原还想回到荆州就劝说叔父辞职来青州,现在想想,是不是太草率了一点儿

    徐庶在两日后带着诸葛兄弟俩离开,谭昭原想派人护送几人前往,但徐庶拒绝了,再说徐庶以前也做过游侠,武功虽比不上专职武将,但对付一般人,已是完全足够了。

    “主公这般喜欢这少年,何不留下他”

    谭昭摇了摇头“他还太小了,你主公我有这么”丧心病狂吗

    贾诩、贾诩只能给一个眼神让人体会。

    现如今青州的局面,几乎已经稳定了下来,除了个别地方还有小部分不成气候的黄巾军没有拔除,大部分的地区都已经归入了青州府的管辖。

    春耕的时候,大部分的良田也种上了小麦和黍米,稍微贫瘠些的也种上了桑麻等作物,但这些只能满足百姓基本的需求,要想致富远远不行。

    青州山多,矿藏资源也还算丰富,只是这个时代的开采技术和冶炼水平非常一般,谭昭也不敢胡乱开采,只满足基本的军需,就不再动其他的了。

    所以,到底该怎么致富呢

    “郭别驾,你说呢”

    郭嘉想了想,便道“若不以战养战,黄巾军并未除,若出兵兖州东部,也未尝不可。”

    馊主意,下一个,谭昭望向赵丰。

    赵子荣便道“青州人多,如今不过是一时之困顿,若不休养生息,多事农桑,青州东面靠海”

    “靠海可有什么讲头”

    赵丰便讲起沿海百姓较之内陆,生活如今比之中原竟丰裕许多。如今青州内陆牲畜禽类稀少,将士们不吃肉没力气,便可取海中鱼类相食。

    谭昭点头“这个可以,只这并不能大富。”

    然后,才笑眯眯地望向了端端坐着的贾诩。

    贾诩立刻便道“要说如今豪奢之物,丝绸、瓷器最盛,此种丝绸以蜀锦为最,而瓷器又以青瓷最美。”

    他说完,便有人反驳“此二物皆为磨人心智之物,还请主公三思。”

    就差点明主公你可千万别万物丧失,这些字东西全是世家子打发时间才能享用的,如今青州这光景走还没走起来呢,就开始跑了,咱能安分点吗

    但谭昭是一般人吗他不是。

    他怎么就没想到呢都怪几千年代沟太深了,他来这里还没怎么见过瓷器,还以为是时人不喜欢呢,现在听来,似乎是因为太贵了

    不过贵好啊越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