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5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2/6)
他们学会之后,就会分批卖到各个府邸。

    他们的年限也是二十年,当满二十年的奴隶之后,就会自动成为大清的百姓,获得一份户籍。

    有了这户籍,他们就可以在大清和大清的百姓一样生活了。

    当然,他们没人给安排工作,成为自由民后,他们得自己找新的工作养活自己。

    至于他们在奴隶期间生下的孩子,也会自动成为奴隶,不过要为主家工作十年即可,到了第三代,如果祖辈成了自由民,他们也会跟着成为自由民。

    这个条件不算苛刻,只要熬时间,还不需要特殊贡献,就能成为大清的百姓。

    对于很多没有特殊技能的人来说,是相当优厚了。

    随着各项经济的发展,大清百姓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

    首先,他们愿意接受新事物了,并且知道每一项新事物的出现,就代表了一种机会。

    他们很积极的拥抱这种机会,想要让自家的生活得到改善。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新的思想自然而然产生,或者被引导产生。

    比如女子出门做工,那些工厂招收的女工和男工一样多,也就意味着女子能赚到和男子一样多的钱。

    当夫妻两个都在工厂工作,他们不仅有双份的收入,而且能更早的分配到房子,孩子上学的名额,等各项福利都是双份的。

    这样一来,这家人的生活水平明显就其他家好了。

    所以越来越多的女子走出家门,而那些还未成婚就已经有了工作的女子,也更加受到婚姻市场的欢迎。

    看到了女子工作带来的好处,百姓们可不讲究什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们是最实惠的一群人。

    哪里有好处,自然往哪里去。

    于是送孩子上学的人中,也多了不少女孩。

    上学的费用也不高,读出来就可以安排进厂里,要是考得好,还能进入各个机构工作。

    从她们毕业到她们出嫁,还能为家里带来好几年的收益。

    而且即便她们出嫁了,在自己有工作的情况,她们也能帮衬娘家,婆家还不能说什么。

    毕竟钱是她们自己赚的,帮衬帮衬娘家怎么了。

    你要是因为这点事就休了她们,她们转头就能找到更好的结婚对象。

    至于什么守节啊,贞操啊,那都是读书人的玩意儿,和小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他们的目的是赚钱,赚多多的钱,让自己吃饱穿暖,然后孩子有学上,学知识,未来过的更好。

    至于那些守旧的读书人,抱着旧思想不愿意改变,那关我们什么事,他们早晚会被这个时代淘汰,只有跟着改变的人,才能适应这个改变的社会。

    改变快的人,能吃到第一波红利,改变慢的人,只要还愿意改,未来也是光明的。

    畅春园澹宁居

    雍正已经好些年居住在园子里了,只有在年节的时候,才会回宫。

    没办法,即便他们现在改善了很多,可某些东西还是没变的,比如紫禁城的结构。

    只要它不大动,皇宫就比不上园子里舒服,这边冬暖夏凉,风景又好,最是适合过日子。

    所以只要没大事,雍正都带着人居住在这里。

    两年前,太后突然重病,然后去世了。他短暂的在紫禁城住了半年,之后就来了园子里守孝,之后就很少回京城了。

    此时的澹宁居和十年前相比,改变是巨大的,窗户全换成了玻璃,里面还装上的大大的风扇,虽然目前还是手摇式的。

    但电力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