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诺记得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几年,做小生意是有限制的,有的生意需要雇人,那也有人数的限制,超出了也不行。
虽然也并不觉得三姨和小姨真能做太大的生意,但该说的话她还是要说,就当是帮助她们思考。
“那你的意思是,知青回城会推动小生意发展起来”这次问话的人是江慧菊。
“对,”江诺点头,“小姨觉得,知青回城想要赚钱,又没有工作的情况下,会走什么路”
江慧菊皱了皱眉头,许久后尝试着猜测“偷东西抢东西还有做坏事”
说完,江慧菊认真看着江诺。
江诺在她的注视下点了头。
“那按这么说,还不如让他们做小生意呢,”江慧菊说着,突然恍然大悟,“我懂了,所以让大家做小生意,其实就是在两个选择里选一个,要我选我也选让他们去做小生意去。”
“不一定是两个选择,可能有很多个选择,”江诺说道,“任何路子走下去都有风险,可能走这条路的形势要等走十年二十年才会逐渐明朗,但这条路总要去尝试。”
“那还挺难的,”江慧菊叹了一声,“我觉得我们现在就像是在漆黑的状态下摸黑走路,谁也不知道前头有什么。”
“那也得走,不走的话永远都不会有改变,”江慧竹接了话,“既然是十年二十年后的事,我们现在也想不了那么多,诺诺,不如你再给我们讲讲京市吧,明天一早我们又得去编竹制品,就没时间听你讲了。”
“行,那我慢慢讲给你们听。”
如今的京市也没有特别先进的地方,至少在江诺看来,她觉得现在的京市就像是她记忆中的十八线城市,属于落后的存在。
可对比县城,京市确实算是很好了。
江诺挑着讲了一些京市的情况,比如说京市路上明显要比县城多的自行车,马路上四处可见的小汽车,京市的各种吃食,还有那些很经典的地标建筑。
晚上的时间不多,她能讲的事也不多,但面前的几人,包括外婆在内都听的津津有味,从她们眼中,还可以明显看出对京市生活的羡慕,以及对京市的兴趣。
江诺知道她们的想法,但她也知道,迟早有一天她们几人都可以去京市逛,所以倒也不用太忧伤。
“真不愧是京市,这么多人家有小汽车啊,咱们县城都看不到小汽车。”
“也有,我看到过一辆,但好多人看呢,那车子,大冬天坐在里头也不冷。”
“坐拖拉机也不会吹风。”
“那可不一样,拖拉机的味道多难闻啊。”
聊着天,火塘的火也烧了起来,蜡烛放在另一边的桌子上,依然带着光,火塘里的火则给她们带来了暖意,在冬天湿冷的环境中,坐在火塘边取火要比躺在被窝里还要舒服。
火塘里的竹片燃烧,响起了“噼啪”的声音。
江慧菊坐着,找了个时间拎着手电筒,去翻了几个没有发芽的土豆过来,埋进了火塘的火底下。
“再拿几个番薯吧,”江慧竹指使妹妹,“小一点的,大的怕烤不熟,诺诺这么久不回来,应该是馋番薯的味道了。”
江诺连连点头“我想吃。”
她是真的很喜欢吃家里的烤番薯,虽然有的时候会吃到土,但刚烤好的番薯真是有香又软,什么时候都吃不腻。
“年糕吃吗烤年糕也好吃,”江慧菊兴致勃勃道,“前两天刚刚做好的年糕,也就趁着过年的时候,才能多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