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挑剔了几年,终于在一家远方宗室家中寻到了一个生母去世,父亲再娶的孩子,他在家中境遇不太好,人挺老实良善。皇上很满意,这样的孩子,经历过苦难,日后才会对忠惠王府归心。人品良善,又能保证日后执掌忠惠王府时,对朝廷忠诚,不作乱。
林黛玉就像当年对林晨曦一般对待自己的儿子,关怀、照顾,教育他人生的道理,做到了母亲的本分。但不久,皇上就把那孩子接进宫中,和皇子们一起读书上学,休沐日才能回来。渐渐的,母子二人就有些生疏起来。倒不是说那孩子不孝顺,他对待自己,还是极恭敬的。只是,他日复一日地更像这个时代的人,就像已经当了挺大官的林晨曦,嫁为人妇,安心满意地做着官家太太的林珠一般。尽管他们兄妹俩人对自己一直感恩亲热,但在自己心中,他们是在渐行渐远,让人怅然若失。是啊,本来,他不就是忠惠亲王世子么他才是这个时代的正常人,终究不会像自己和忠惠那般的
看出了皇上的心意,林黛玉沉默思索之后,也很少再插手那孩子的教育了。一年后,她向皇上提出,自己要入道门修道,以俗家善信的身份。忠惠亲王生前曾有一个心愿,就是走遍华夏的河山,在这天地之间逍遥自在,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可惜,碍于自己的身体不佳,又整日为国家和朝廷奔忙,一直不能如愿。如今,她这个未亡人立志要带着他生前留下的一枚护身符,代他游历天下,完成他的心愿。
皇上记起忠惠亲王病重时给他的上书,心中感慨,对林黛玉这个有些出格的要求,他仔细思忖了后,还是答应了下来。当然,林黛玉可不能正式出家,若是一心向道,也只能做个修道的居士。她也可以去游历天下,各处官府会为她妥善安排的。
林黛玉欣然接受了皇上的好意,这年头吧,当个驴友,可是极不安全的。由朝廷背书担保,她的旅程自然就会太平而且能保证最大程度的舒适。
从管家处知道这是忠惠亲王临终前为她求得的恩典。那时,林黛玉正在去往蜀地的船上,她打算一路沿江而行,去游一游峨眉、青城如果有可能,她还想看一看藏地风光。她出神地看着面前的滔滔江水,浩浩长江,千百年前,千百年后,亘古长存,而人间又换了几回,物是人非
忽然闻听真相,旧时两人相处的点滴在那一刹那间涌上心头,竟然是如此清晰。原来,过往的一切,并不能如云烟般散去无痕,在她心上终是留下了印记。在空旷的天空和苍茫江水之中,林黛玉不禁落下泪来。
林黛玉的一生在六十二岁定格,她无疾而终,以忠惠太妃的身份入葬,葬礼极其隆重。她还是一位道门有名的居士,在忠惠亲王故去后,为弥补他的遗憾,而周游天下,每行一地,都记录下了描绘详尽的游记,还细心画了地图,她的游记文笔精彩,绘声绘色,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因此流传于天下,喜好者颇多。在那个年代,忠惠太妃的行径可谓特立独行,迥异于平常的贵妇人,但摄于她的身份,和宫中对忠惠王府的优待,也无人能置嘴。许多内宅的太太们有时也会暗中羡慕她的日子轻松洒脱,有时又会可怜她守节多年,也没有自己亲生的孩子,必定孤寂无助得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纵然贵为太妃,也未必比得上自己儿女满堂幸福
“潇湘,你醒了”林潇湘费力地睁开眼睛时,触进眼帘的是妈妈焦灼而惊喜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