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些之外,陈殊还给孔主编写信,希望他不要对外人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和住址。孔主编对这一条,颇不理解,大凡文人,所求之道,无外乎文名。陈殊只好回信解释,借用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
陈殊写大国崛起,一则开启一点民智,二则赚取一点稿费,解决初来时的生活费用问题。对于出名这种事情无论是在2018年,还是1914年的民国,陈殊都是不怎么在意的。
孔主编虽然不能理解,但还是尊重陈殊的要求,因此并没有透露陈殊的地址给读者。因此无论是哪个地方的读者来信,都是先寄到光明日报那里,再由光明日报转给陈殊的。
写来信件太多,陈殊就是每天连着看,都是看不完的。而且有的读者提出的问题,陈殊也没有好办法去回答。陈殊只每天晚上临睡觉前,读几封信,偶尔回上一回。
陈殊见信封里边,竟然有一封梁饮冰的来信,当下拆开,见里边写着
梦柯先生钧鉴
近来安否
从孔主编处知晓先生近日繁忙,家事缠身,本不欲给先生写这封信的,打扰先生清静。但料想先生对于此事也是支持的,因此冒昧来信。
4月17日金陵大学有一场关于白话文的演讲,余也会亲自登台演讲。观先生之大国崛起,通篇采用白话文叙事,想来也是极赞同白话文运动的。当今文人,对此非议者众多。赞同白话文者,寥寥数人。不知先生可否届时莅临
饮冰斋主人
写于风雨交加之夜,1915年4月1日
这是一封邀请陈殊去听演讲的信,虽然信上面没有说让陈殊也上台演讲,但想来若是以梦柯先生的身份去了,免不得要被拱上台去,讲上几句。
陈殊放下信件,4月17日,推算了一下,那不就是下个星期三吗星期三要去秘书处坐班,何况廖公又回来了,陈殊可不敢翘班。而且金陵大学不是在南京吗陈殊可没有这个时间,专程做火车去南京听演讲。
可怜的陈殊见了金陵两个字,便以为是在南京,殊不知这个时代的金陵大学却是在上海。要不然,这位饮冰先生的信也不会十几天便寄到了。
这个梁饮冰先生,陈殊是极佩服的,当下拿了纸笔来写回信,言道自己那天实在是有事情,日后若有机会再去聆听饮冰先生的演讲。从抽屉里拿出信封,邮票,贴好,预备明天寄出去。
因为此时的邮票很贵,陈殊回复读者的信,对于陈殊每个月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好在大国崛起头版的稿费,已经收到了,算是解了陈殊燃眉之急。
晚上,冯先生和冯太太商量“老太太已经十分不好了,身后事咱们都要准备起来,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因为有了心理准备,医生又时时提醒,对于老太太的事情,冯先生、冯太太虽然免不了伤心,但都能坦然面对了。
冯太太点头“寿衣、寿鞋,外面的铺子里随时都能买得到,就是一副好棺材一时之间难得预备,免得了要去棺材铺子里,叫老板好好留意。”
冯先生道“我明天去问问,虽然上海新近流行火葬,骨灰放置在公墓里边。但是咱妈是老派人,讲究入土为安。”
冯太太问“到时候,棺木要运回乡下去”
冯先生摘了眼镜,预备睡下了“那是自然,要运回乡下老家,和父亲合葬在一起。”
冯太太担心“能同意吗虽然上一辈的老人去得七七八八了,但是七舅公还在,他这个人是最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