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慎买!)番外三(下)(1/5)
    在以前, 大燕百姓少数富人着丝绸, 多数贫民穿麻衣。可仅在十来年之后, 北边的瀚海国已几乎举国牧羊,每年都向大燕售卖大量羊毛,如今羊毛织品的价格已平民化, 棉花也已经在民间推广种植,如今百姓们平日已是多穿毛衣、棉衣, 冬日里就有了更多人能穿暖。

    农民以前都种植五谷豆类,亩产低下, 交上赋税后粮食就所剩无几了, 常年都处于半饥饿之中。后来推广种植高产的土豆、红薯和玉米,亩产剧增, 百姓们这才吃上了饱饭,不少人家还能存下余粮。

    还有, 近些年煤炭的使用开始渗入民间家境稍微殷实些的平民,也能买上几百斤煤, 在冬日里烧热六元炕, 舒舒服服地渡过寒冬。而烧不起煤的贫民,就勤快些砍柴禾来烧炕,照样暖暖呼呼的。

    又有大燕各省官营的水泥局, 在最初全力烧制水泥, 用以筑堤治水之后,就开始将富余的水泥用以建筑城防、修桥铺路。七年时间过去,一条平坦宽阔、横贯东西, 直抵西域商贸司的混凝水泥官道,已经建成通行。如今的大燕,南北有大运河,东西有水泥道,出行交通已经初步通畅了。

    而羊毛和棉花,土豆、红薯和玉米,煤炭和火炕六元炕,以及水泥等,这些涉及百姓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事物,全都与黎池牵绊甚深

    更别说,还有黎池提倡施行的种种政策,改良的各式农具工具可以这么说,大燕百姓过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充斥着黎池的影子

    而且黎池才华横溢,是六元及第的天纵之才,加之样貌俊美、气质出众,民间早已盛传几乎是公认了的,六元老爷是文曲星君转世下凡

    不知大燕百姓,是感谢黎池让他们吃饱穿暖,把他当成了衣食父母,还是真信了他是转世文曲星君总而言之,民间为数不少的百姓家中,都供奉着黎池的神位、神像

    黎池在民间百姓中的声望之高,可见一斑

    世人只知有黎和周,而不知有赵氏皇族,不知有天子。

    先皇贞文帝尚且在世时,当时的大皇子义王赵义,就向先皇透露过这一层意思,意图激起先皇的猜忌,不过当时并未成功。

    这一层意思放到当下,虽有些许言过其实,却也不差多少了

    等黎池之子黎炘考中一甲探花,朝考进入翰林院,再又求娶了在士林中声望厚重的荀家之女如此一来,就彻底激发了朝臣对黎家的热议和嫉妒,以及深深的忌惮

    黎池的手中有实权,在景文帝、首辅周扬青以及朝臣们的默契中,他早已开始接手处理许多只有首辅才能做的事情。

    内阁首辅,文臣最高之人。太平朝代又奉行重文轻武,因此首辅可谓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黎池是权臣、重臣,与那些手中没有实权的亲王、国公和侯爵不同,他本就位高权重,可不能再人多势大。

    黎池亲弟黎溏,已是从五品大理寺正,都够格上朝议政了

    黎池亲子已入翰林院,一般来说前途不会多差,熬个几年上十年,就又是一位朝臣

    而黎池本人,如果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此般人多势大的情景,一门三朝臣,真是想想就觉得惊心动魄

    “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起驾离开后,朝臣们这才起身往外走。

    内阁首辅周扬青,头发已经白尽,脸上长满老年斑,确实老了

    周扬青“和周啊,老夫真要向你道谢,这些年若无和周帮忙分担,老夫这官儿,恐怕还做不到现在。前几日老家族中来信,言是房屋已经修缮完毕,老夫因此也就打算,不日就告老还乡,也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