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赵俭这与众不同的反应,黎池心里竟生出了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然后学生偶然发现,用来搅拌那粉末的小小水塘里的水,竟然在一日之后还未渗尽”
“噢难不成这就是和周所说的,水泼不进的东西”
“回俭王殿下,是的。”黎池刚刚才扯了这一大段谎话,却依旧脸不红心不跳地回答。
“当时学生年幼没定性,后来被不知其他什么事引过去了,转头就忘记了这事。直到刚刚才又忽然想起来。”
应该说黎池刚刚临时编造了这件事。若是有一个稍微懂些的人在,必然能发现他话里满是漏洞。不过,当下没有这样的人在,就连赵俭也只能知道他制出水泥这事,却不清楚其中细节。
“和周,等你忙完科举考试了,可一定不要再忘记这事,好好地去试验试验。”赵俭叮嘱着,“若是那东西果真水泼不进,晾干后又坚如山石,那用它来浇筑堤坝,不就是上好的治水良物”
赵俭这一说,在场众人才终于算是听明白。若真有那样的东西,治水这个难题基本就算是迎刃而解了。
不过那东西听着是挺玄乎的,能不能成尚还未知呢。
所以众人听听也就罢了,在场也就只有黎池和赵俭两人,心里很有把握。
“是,学生谨记俭王殿下吩咐。”瞌睡来了就有赵俭递枕头,初入朝廷官场,若就有水泥这一治水甚至是铺路、建堡垒神物开路,黎池觉得他能走得更顺畅些。
梅翰林出了立冬为主题的作诗题,林学士出了治水这一实务题,按例接下来就该由赵俭抛出一个话题了。
不过赵俭估算一下时辰,发现也不早了,于是就没再出题。
之后赵俭又挑了几个他上辈子有印象的人物,挨个与他们交谈了几句。
然后不禁感叹,难怪黎池后来虽历经波折却依旧屹立不倒,实在是他结交的朋友很有用、很实用,总能帮到他。
因为赵俭有印象并与之交谈的几个人,竟都是与黎池交好或相熟的,这其中就包括钟离书和明晟。
幸亏黎池虽然看重权势,却不玩弄权势,又怀有一颗姑且算是为国为民的心。赵俭暗想。否则,他可能就不敢用黎池了。
宴已近尾声,赵俭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散场前的套话之后,梅翰林和林学士也先后说了一番花团锦簇的场面话。就连宴上存在感不强的淮阴省布政使,也仪式性地说了两句。
然后至此,这次鹿鸣宴就散场了。
赴宴时,黎池是和赵俭一起来的。回去时,黎池准备和钟离书与明晟一起走。
不过出官暑临走前,赵俭叫住了黎池他们,说是顺路乘坐他的马车。
推辞不过,黎池和钟离书与明晟三人,最终上了赵俭的马车。
赵俭说顺路不过是个借口罢了,黎池他们也都知道,因为俭王落脚的宅邸与黎池落脚的小院,压根不在一个方向。
因此赵俭将三人送到了再折返离开后,明晟直道俭王殿下真是平易近人,钟离书虽没说话,但观他表情,一眼就能看出他同明晟的看法一致。
待到赵俭的马车走远后,黎池他们三人才转身进院子里去。
至于赵俭平易近人黎池觉得这说法正确,却又不完全正确。
正确在于赵俭的本性应该确实是心胸宽广、不斤斤计较的,看起来也就是平易近人。
不完全正确在于,根据这些天听闻的、以及亲自接触后来看。赵俭是大燕朝的王爷,且还是从小到当前都极其受宠的王爷。既如此,那他这人就不能单单用一个平易近人来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