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40 章(3/4)

    全家人都知道,黎池他一旦决定的事,很少有转圜的余地。于是,哪怕各人心里还愤愤不平、心疼惋惜也只得接受这事。

    在几个兄弟中,黎池年纪较小,按理应该等他上头的堂哥们都娶妻成亲或定下亲事后,再才轮到给他说亲的。但事出有因,也不能讲究这么多了。

    三日后,黎家请了村里常给人牵线拉媒的一位女性长辈充做媒人,前往县城的严家走了一趟。

    之后严家三拒、黎家三求,做足了脸面功夫,最终才定下了这门亲事。

    亲事虽是定下了,但考虑到黎池的年纪和他的科举学业,正式迎娶成亲还要再等上几年。

    对于这门亲事,黎池没给予多少关注和眼神。自回村当天向全家人说明了事情原委后,他就再没有对此事有所过问。后面的请媒人、上门说亲、小定和交换庚帖等等,都是家中奶奶和他娘在忙。

    黎池本人第二天,就又回归了正常生活中整日忙于读书、抄书,以及指导两位堂哥与弟弟的学习。

    因为决定了不参加明年八月的乡试,黎池下一次下场就是四年后了,因此他也不急于一开始就保持大量的训练量,而是开始温故知新。

    每天早上,黎池都会早读半个时辰。早读的内容依次是三本蒙书、四书五经以及常用于科举中的书籍,哪怕这些书他已能倒背如流、并一字不差的默写出来,他也还是决定再认真地去读一遍。读这一遍的过程,就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边读边思考,也总能读出一些新的体悟来。

    早读过后,黎池就将自己以前作的文章和诗拿出来,再看一遍、读一遍,然后对其增减删改进行完善。

    下午,黎池则将全部的时间都拿来抄书。

    他之前就已抄写过一遍资治通史,并且又再读过了一遍,对这个时空的历史已经有所掌握,并能将从中所学的用到科考中。

    可历史这东西不能听信一家之言,历史不止正史,还有野史、杂史。即使在正史中也不止有通史这样的、由王朝统治者组织编纂的连贯的正史,也还有由各史官或史学大家等一人所写的,由二十四部史书组成的二十四史,这也是被官方认定的正史。

    哪怕是正史,也会因为著作人的不同,往往夹杂着其国家意志和民族情绪,在着重记载和规避忌讳方面相应就会有所不同。

    因此,想要学好历史就要多方参照,海纳百川之后再蒸发汇聚,如此才能尽量做到一个人的历史观不显得狭隘偏颇。

    因此,对于二十四史,黎池是决定要好好学习它的。

    傍晚之后,黎池就为两个堂哥解答学习上的疑问,以及教一教弟弟黎溏读三字经。

    现在的平民夜晚照明多是桐油灯,黄豆大小的灯火,充其量能照亮周围三尺之远,且桐油燃烧后还有不小的气味和烟雾,在这样的照明环境下读书,并不舒适。不过黎池指导他们多是口头指导,大多时候都不用点灯,他就在黑夜里将自己的理解、方法和建议娓娓道出,期望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这样过了近一个月后,黎池明显察觉到了两位堂哥的进步,看来日日不落的指导还是有些作用的。他对两人明年二月份去参加县试,也多了几分信心。

    黎池每月初五就要去县学一趟,去交课业、接受考校以及领下月的课业。在他第二次进城去县学前,历经两个月即六十多天终于抄完了一部五十多万字的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也正好顺路去四宝店交付。

    按100字四两银的价格算,黎池能得约二两银。虽听着不多,但与之前黎家全家一年才二十四五两银即一个月二两银的田地收入相比,他一个人抄书挣得也不算少了,可说是全家每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