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6.第 36 章(1/3)
    大摆酒席、宴请村里的乡邻亲朋之后, 又休息了一天,黎池才收拾出礼品, 开始外出登门拜访先生黎槿, 以及村中辈分高的、与他们家交好的人家。

    那些礼品并不是他们另花银钱置办的, 而是前两天摆酒席时收的礼。将收到的贺礼挑拣过后, 重新组合, 就又成为了可以送出去的礼品。

    只是, 必须要记住各自送的礼品是什么,以免将礼品又送回到原主手里了。如果这样, 那就有些尴尬了。

    这个时代的农村里,甚至包括黎池前世生活在深山老家的那段时间, 甚至之后都是这样的

    收到的礼品都不舍得自家吃掉或者用掉,那要留着日后用来给别家送礼。后来条件好了则是吃不完、用不完,只能用来送礼送出去。

    通常地,平日人情往来,礼品送来送去都是那些东西, 只是在不同人家之间流转罢了。甚至有时转来转去, 转了一圈之后, 送出去的礼品,又被别人送礼给送了回来。

    用前世陌生人社会的价值观来看,这种人情往来的送礼行为,礼品不过是出去轮转了一圈而已, 感觉就似乎没有了意义。而且有句话叫收到的礼金不是收入, 是欠债, 那些礼金是人情、都是要还回去的。

    然而在这个熟人社会的时代里,这种人情往来代表的不是利益交换、必要交际,而是情感的流转,是一种交流并加深感情的行为。

    黎池提着收到的礼品,外出去登门拜访,也是为了做出与被拜访人家交往亲密的姿态,以及表达一下对他们的尊重和感谢。

    这其中究竟有多少真情实感,又有多少是迫于人情往来的规则,而不得不遵从之,对黎池来说也并没有多么重要。

    黎池花费一个上午的时间,提着礼品,挨个去村中辈分高的、或与他们家交好的人家,小坐一会儿、寒暄两句后,就算走完了登门拜访的流程。

    这种登门拜访更像是走过场,就跟过年走亲戚一样、一天走十来家,可能有时连椅子都还没坐热,就要赶去下一家。显得敷衍,但又不得不如此。

    下午,黎池提着郑重挑拣出来的礼物,登了先生黎槿家的门。

    黎槿很高兴地接待了黎池,坐下来后,先是客气寒暄了一会儿,再就聊起了黎池这次的院试。

    听着黎池的讲述,黎槿也跟着回忆了一番当年,感慨唏嘘不已。

    之后,黎池准备将院试时做的文章和诗默写出来,让先生黎槿一观,却被制止了。

    “你院试上的文章和诗,加起来有几千上万的字数了,默写出来要费不少功夫。”黎槿摆摆手,拒绝了黎池的提议。“等四宝店出了院试诗文合集之后,我再去买一本来看就行,之后还能收藏起来,或拿给族学里的学生看。”

    既然先生这么说,黎池也不勉强。“现在科举有所革新,榜上有名者的作品皆需公示七日,这就很方便一些书肆书店抄录刻印。而既然四宝店做了府试策问合集,想必也会做院试诗文合集的,其中有收录学生的诗文,那学生应该能得一两本,到时候给先生也送一本来。”

    黎槿捋捋灰白的胡须,对黎池很满意,“你有心了,若书有多余的,就给先生带一本。”

    “是,学生记住了。”即使四宝店只给他一本或不给他样书,他也要掏钱给先生买一本啊。这也是尊敬老师的一种必要表现。

    哪怕黎池和黎槿一样都是秀才了,且前者还是小三元秀才,可黎槿他作为先生,该提醒的、该敲打的,还是要说。

    “你从小就自律自省,很有主意,但先生我还是要提醒你两句继续保持下去,不要因为别人的几句夸赞,就忘乎所以,你要谨记自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