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目光复杂地看着他,说“阿青公子见微知著,所虑深远,何不与侯爷说”
赵清漪道“找郭先生说也是一样。先生为侯爷肱骨,何不为侯爷草拟一道奏折,向朝廷陈明其中厉害之处。大晋此时既然为华夏正统,这千秋大义的重任,岂能推托朝廷素来平衡武将,这无可厚非,但是此时既便是皇上或太后御驾亲征,也不能任党项人控制丝绸之路。”
郭林看着孩子,说“阿青公子,你真的不识字”
赵清漪说“我要是能识字,我便自己写好给你了,我一拿笔就头晕。”
郭林看着孩子,愣了半晌,然后道“阿青公子,请进书房谈谈。”
于是,一整晚,两人都没有睡,赵清漪不通本朝的历史,也引用不了什么典籍,但她的观念却是超越时代的。
别人听不懂,郭林这个谋士却是听得懂。
郭林记录论点,想着补充数据,两人一夜草拟了一份奏折,在赵清漪走后,郭林又多作润色再另外誊写。
赵铎收到郭林让小厮给他送去的代拟的奏折,一看之下,难免拍案叫绝,便信步来到郭林院子,却听下人说郭先生和阿青公子熬夜讨论要事,此时补眠了。
赵铎不禁讶然,郭林是何等人,那些小兔仔子们被他收得服服帖帖,小兔仔子们背后称其为老狐狸或者“雪狐”指他皮肤白。或者也有说法是“血狐”给你血泪教育的老狐狸。
郭林还能跟个孩子讨论一夜要事
直到第二天,赵铎才问起郭林,郭林却说那奏折中的观点框架来自于阿青。
“阿青他不是不识字吗”
郭林点了点头,说“他确实不识字,不通诗书,但是他知道的东西不少。此子绝对不凡,可要恭喜侯爷了。”
赵铎听不懂郭林的暗语,却道“只是我这一道奏折进京,不知皇上和太后”
郭林道“前日,属下也和阿青讨论过此事,属下以为无防。”
赵铎道“何以见得”
郭林道“奏折用第三人之眼看待和论证,并无涉及定北侯府的利益,甚至没有为武将争取利益的片语。只谈西北战事的重要,至于如何调动兵马是朝廷的事,侯爷并未请战,也没有为任何人争权。没有利益,便没有嫌疑,皇上和太后只要有人可用,大可派别人去,与定北侯府何干”
这一点也是郭林和赵清漪反复检查过的,绝对没有站在侯府立场请皇帝怎么做的要求。
赵铎笑道“先生言之有理,我这便派人八百里加急呈送洛京。此乃华夏千秋之责,为人臣子之本分。”
后有一句本侯本分尽了,仁之义尽,却也懒得领侯爵的俸禄操君王的心了。
不得不把妻女留在洛京,赵铎若说没有怨气也是不可能的,只是人活于世上,哪能事事完美。
他从公事上看,是保家卫国,从私事上看,朔方兵权也关系着赵氏一族人的前程生计。武将是不好当,完完全全无官一身轻的百姓可也未必好当。
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就是千年来士人的生存方式吗
活于世上,人人都不得不受委屈,连皇帝都免不了,天上没有馅饼掉。
赵铎送去奏折后的几天,赵清漪除了例行习武,就是找郭林,她实在是在府邸里找不到一个比他更全能的人了。
她不识字,不会写,不会画,拿笔的样子跟孙悟空一个样,远比不上小燕子。
她只能用粗浅的语言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