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问他,他就站得如青翠松竹,儒雅温和, 回答时亦是恭恭敬敬, 任谁见了不称一句翩翩公子, 君子如玉呢
“阿耶,儿子以为不但不能幽禁, 更不能杀, 还要厚赏封王, 不仅是他要封王,最好还要能为前朝正名, 若有后人一样封王。”
说要封王的不是没有,但赵仲平是头一个提出要为前朝武帝血脉封王的, 这倒是新鲜。
崔舒若也跟着细听, 赵仲平前面的话她并不意外, 毕竟是靠礼法做的太子, 若是他自己都不守礼法, 岂非连最起码的立身之本都倾覆了
故而他不会为了报复赵巍衡跟仙嵩公主就出昏招, 这也是为何崔舒若能坐得稳妥的缘故。但前朝
她很难不有所怀疑。
但皇帝却觉得很有意思,直接抬手叫赵仲平继续说。
“世人皆知阿耶您仁厚,经逢乱世,早没了纲常仁义,若是您主动提起此事,必定能与那些作乱之人分离开来。而那些不知您为人的大小势力,也会因您此举而心悦诚服,主动前来投靠。
封王不难, 予以厚恩更不难。而前朝之人,手无兵权,若想犯上作乱,岂是有区区一个王爵就能功成的”
赵仲平此言一出,众人尽皆侧目。
不是因为不好,而是因为太好了,好到甚至让人怀疑他是否有备而来。
“好”皇帝满意赞道。
崔舒若在下首不着痕迹的度量了皇帝的神色,她亦当机立断,佯装附和认同,“太子说的极是,不如封废帝位安乐王,以示恩宠。既能彰显您的气量,又能昭告您的仁德。”
有赵仲平开头,崔舒若附和,其余人齐齐对望,多受影响,也都觉得可行。
皇帝原本心中就偏向厚待前朝中人,一则是因为有亲缘,不愿被人背后嘀咕,二则是因信天命,晋室背信弃义、过河拆桥,他们的下场如何已摆在眼前。当了皇帝后,除了迷恋权利,也忌讳这些。
谁说不是因果循环呢
第二日,皇帝便下旨封了废帝为安乐王,之后又连下两道旨意,分别是封前三代王朝后裔为王的,并昭告寻求武帝血脉,一经现世,即刻封为王。
这三道圣旨,不亚于惊雷,甚至比原齐王称帝还要引人侧目。毕竟皇帝到处有,能想着遵循礼数二王三恪,在这种蚕食天下的节骨眼封前朝后裔为王的举动,真是凤毛麟角。
与此而来的,还有对齐国皇帝的赞颂。
人人都在求贤若渴,只有齐国皇帝凭借仁德名声杀出重围。一时间,前来投靠效劳的人接踵而至,并州好不热闹。
在热闹的并州,连献上绝佳计策的赵仲平都要往后站,何况是崔舒若,她隐身在喧嚣中,力求绝不显眼。她横竖是做到了曾经对仙嵩公主姐弟俩的承诺,一个安乐王的爵位,并有锦衣玉食的富贵日子。
不过,若是他们今后想不开要造反谋逆,自寻死路,那她可就没法子了。
而从皇帝还是齐国公就一路跟随其左右的人,基本都得到了厚赏,少说也有个伯的爵位。半路出家的,到底远近亲疏有别,普遍要底一等,除非是功绩斐然的,但想在一众人才里出头,那可不是件容易事。
到此时,便能瞧出崔舒若当初的聪明了。不论外来人怎么争抢,就凭她是爷娘的女儿,深受宠爱的衡阳公主,又在齐国公起义时几多相助,就必须有她的一口肉,那是旁人怎么抢都抢不到的。
因此,她不但有公主爵位,还得了绣坊的管辖之权,并管着大军粮草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