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71.季婉&黎既白(一)(2/6)
一声,从手机调出校园论坛的某个科技奖的页面,递给季婉看。

    获奖人正是黎既白,再往下翻,个人信息上赫然写着黎既白,1996年生,2010年特招进a大物理研究所,已获得如下荣誉

    1996年生,十四岁进a大物理研究所,那么今年就是十七岁

    十七岁

    季婉一直以为这位“美少年学长”只是长得嫩,却没想到,人家是个比她小两岁的、货真价实的未成年。

    季婉对姐弟恋没什么兴趣,无奈黎既白的外貌和气质实在太合她的胃口了,几乎是照着她的审美量身定制。

    自从打a大回来,她一闭上眼,脑中浮现的全是黎既白穿着白t恤,站在飘飞的白窗纱旁运算公式的模样。

    初夏的阳光正好,少年单薄而不显羸弱的肩胛骨自衣料下微微突出,微垂的眼睫像是两片安静的蝶翼,眼尾褶皱处一点朱砂小痣那样的明亮耀眼,让人没由来心口悸动。

    好在十七岁也没有多小,再过几个月就成年了。

    季婉是个乐观派,纠结一阵子后,便想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决定先观察黎既白一阵子再说。

    在学长的帮助下,她一有时间就会往a大物理系跑。

    渐渐的,她发现黎既白在某些方面的确很反常。

    譬如他走路只走直线,人行道上的盲道、马路上的白色边界线,都是他步行参考的轨道。有一次,季婉看见他直挺挺地站在人行道中间,拧着眉,愣是杵了五六分钟没动。

    季婉走过去一瞧,原是盲道被乱停乱放的自行车占用。没了“直线轨道”,黎既白陷入被动的莫名焦虑中,然后一声不吭地扛车、挪车。

    季婉帮忙挪开了那些乱停自行车,黎既白这才如释重负似的长舒一口气,继续前行。

    “谢谢你。”

    这是黎既白对季婉说的第一句话。他的声音清朗好听,像是夏末漱过耳畔的一泓清泉,令人心里小鹿乱撞。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季婉每次走过a大物理研究所至食堂的那条林荫道,不管有没有“偶遇”黎既白,她都会习惯性地将人行道上的障碍物清除。

    季婉还发现,黎既白总是在中午12点30分准时出现在研究所旁的食堂,坐在最里头靠窗的固定座位上,饭菜永远选择一、二、三窗口的三菜一汤,雷打不动。哪怕这三个窗口时常会冒出诸如“月饼炒草莓”这样雷人的菜式,他也照吃不误,绝不会去第四个窗口打菜。

    他好像讨厌所有带“4”的数字。

    有次季婉瞧见他的专属宝座被两对小情侣占了,只剩下隔壁44号桌还有两个空位。黎既白便端着餐盘站在44号桌前,微微拧起眉,唇线抿得极紧。

    季婉担心地询问了两遍,男人才慢吞吞回答“我不喜欢这个数字。它看起来像是两把锋利的匕首,很危险。”

    季婉还是第一次听人说某个数字危险,不由乐了,问他“要是你做题目遇见这个数字,又怎么办呢”

    黎既白用一种很严谨的口吻说“那不一样,物理是特别的。”

    这是时隔三个月后,黎既白第二次开口对她说话。

    逻辑奇怪,又有点诡异的萌感。

    “俗话说得好,女追男,隔层纱。要想抓住男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

    室友姐妹嗑着瓜子,给季婉出谋划策,“你呢先对他嘘寒问暖,每天刷刷存在感,时不时再做点爱心便当送过去,这就叫润物细无声,冰山见了也得融化。等哪天你不找他了,他心里空落落的,主动来找你,这事儿呀多半就成了”

    季婉眼睛一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