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想站出来,最后都要顾忌一下自己被同类群起而攻之的风险。当然,谢无念不算,他本就是站在金字塔顶尖上的人,他做出一件事情,别人要么选择跟随,要么不理或者在背后骂骂,却不敢和他硬碰硬。
所以最终,那只会是一个少得可怜的人数。
这些人也不敢和萧临渊明着斗争,但暗中使坏也很恶心人。
比如说,当官的做事一拖再拖,等到皇帝的命令落到实地,这中间至少要经过好几道手续,前线战事时机宝贵,如何能拖的起
政令下达到地方,要经过数月甚至半年、大半年,当地的百姓才能看到;甚至有些离京都远的地方,政令下达了也可以完全当没看见,因为总结起来一句话天高皇帝远。
等到京中闻讯,派人去管,可在这之前百姓又要为此多吃多少苦头呢
但你说身为这群势力领头羊的谢无念能不知道自己手底下那群人干的好事吗
他当然知道。但他也不能将自己手下这群人约束的太过,因为他们本就是他的势力组成部分,因利而依附于谢家。
甚至里面有些事,有没有他的指使还不好说,但如果他真要和萧临渊为敌,角逐着玩儿,其中必然少不了他的操作。
在大事儿上不和萧临渊唱反调,但在一些小事儿上就说不定了。
比如历史上,他老撺掇萧临渊纳妃、修陵、盖宫楼,今天说哪儿哪儿好玩,问皇帝要不要去,明天就说自己知道哪儿哪儿有个好宝贝,问皇帝要不要,要就派人去找,主打的就是昏君喜欢什么,他就也想给萧临渊安排上一份。
一有人惹萧临渊生气,谢无念二话不说,就要要将人拉下去砍了,但其中有一些人能杀吗
古古自问自答不能。
自古忠言逆耳利于行,谗言顺耳利于心,谢无念故意做出这样的言行,就是想误导萧临渊,引导他一步步堕落。
就像一个搅屎棍一样,有意无意语言诱导一下。
就凭谢无念那三寸不烂之舌,脑袋又灵活的不行,要是自身定力不够,或者一不小心昏了一下头,可不就一脚踩进谢无念挖的坑里了嘛。
但好在,咱神昭大帝压根不吃他这一套。古古声音笃定又带着佩服。
以及,历史上有一次萧临渊在朝上问,该由谁来负责修建渠道的时候,谢无念说了一
个又一个人,也就是咱神昭大帝睿智,听出了他在刻意糊弄,于是最后一逼问,他又重新改口推荐了江利。
真真假假,实实虚虚,从他嘴里说出的话你还得过心想一下,不然很有可能被他骗。古古咂舌,不禁感叹,真得亏是咱神昭大帝聪明,不然换个皇帝遇到这么个丞相,不被坑的亡国呀
综上种种因素,也就是为什么称他是绊脚石的原因。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相反的称号也被安在了谢无念的头上,古古小幅度的摇了摇头,表示困惑,但同时,他也是萧临渊这位帝王,忠实的追随者。
很矛盾吧明明立场对立的两个人,却又说谢无念是萧临渊的追随者
接着古古就举了例子,昭元二十年,神昭大帝南巡至邬州奉城,这里曾经是战败国邬国的领地,后来,国家战败,一国之地就被改名成了邬州。
但时隔多年过去,此地仍旧有一些叛逆分子作祟,想要造反复国的,于是就趁着神昭大帝南巡袭击队伍,并且,他们集结起来的人马还真不少,足有上千。于是,南巡变成了亲征。
要命的是,神昭大帝当时南巡并未带太多军队,双方在人数上不相上下。但没关系,只要皇帝遭遇叛军的消息传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