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100 章 陛下陛下!我回来了回来了!(2/5)
才不允许再考。”

    有那心思敏锐者,却已经看出来日可能的激烈竞争态势。

    “现在是天下战乱初定,官吏缺额严重,才准许吾等为郡吏、为县官,想来谋求职位时也宽松许多。

    可等再过几届,若还是考不过会试,回头来谋职郡吏或县官,恐怕早就被别人抢占了即便仍有资格,恐也无虚位以待了”

    还不如早早地谋个本地郡吏,或异地县官职位,以免到时两头空。

    但也有那自信才高者“这届某是一时失手,下一届必然得中”

    况且首届科举,才华横溢者甚众,但这届过后,才高者大多已入官场。下一届争夺榜单者,必然才华稍逊,那他定能得中

    这也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了。

    通过郡试的考生,是各怀心思,几番考量,最终有谋职郡吏、县官的,亦有继续备考下届会试的。

    郡中如此,县中也大差不离。

    或直接在县中谋一个县啬夫、县吏之职,小富即安,知足常乐。

    或者继续备考郡试,以图更高的与未来。

    总之无论如何,一届科举下来,大秦官吏的严重缺额问题,迅速得到缓解。

    随即,朝廷又颁发官吏三年考绩细则,以规范和督促官吏的为官举措,并以考绩结果,作为升迁的依据。

    若是没有异地为官制度,拔出了郡守郡尉们的根脚,又有科举擢选出的人才涌入补充。

    三年考绩细则若要施行,恐怕必受抵制。

    但当现在一切都打乱洗牌重来时,本就正值王朝初建,也就顺利地施行下去了。

    只是在开头几年里,冯劫要时常带着他的御史团巡察地方了。同时在始皇帝无暇出巡的时候,派些钦差大臣巡察各地。

    以确保度过秩序初建时期,等走入正轨后,便只需纠偏扶正,维持运行。

    诸此种种,可以说始皇帝三年,是大秦这辆战车,终于驶入轨道的一年。

    在大秦从咸阳到地方,风起云涌、革新蜕变之时。

    仙使周邈一行,已经按部就班地出使完楼兰,而后原路折返。

    经过乌孙故地,现在的西域东郡时,甘罗已经率领曾经的使团成员,将牧民编入户籍,废除乌孙的奴隶制,牧民和奴隶皆转化

    为大秦黔首。

    编户齐民之后,又保留畜牧优势,将西域东郡定位为大秦的牧马场,同时在预估驰道行经的路线旁,以及水源附近,动员并组织牧民们建城。

    本作者鸦泉提醒您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其中,除了本地乌孙人外,还有王离五万大军分兵两路后,其中二万五千兵卒进驻西域东郡,在守卫之余,也参与了建城。

    周邈不由地向甘罗竖起大拇指“不愧是你甘罗”

    毕竟是十二岁拜相的年少有为的典范在二十多年沉淀之后,才干也是愈加浑厚低调了。

    “仙使能攻下乌孙,更是了不得”甘罗礼尚往来地夸赞道。

    “哪里哪里灭乌孙一战,子房当居首功若无子房成功游说西域列国,组成联军来援,我们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周邈谦虚的同时,又把张良一通夸。

    “”日常被夸的张良,觉得他还是不能认下首功“首功非仙使莫属。”

    草草会过一面,便又动身了。

    之后途经月氏时,又见到了王离。

    “陛下派来淳于博士,率领农、墨、儒、法等百家诸生,近半百之数,抵达月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