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文武大臣目光落在自己脸上,刘邦一僵,不过他素来脸皮厚,自然是笑着安抚,表示自己绝不会过河拆桥啦。
朱元璋脸色一黑,天幕之前就有说到嫔妃殉葬之事,为此马皇后和太子朱标没少劝说他打消这个心思。只有一说一,朱元璋虽残暴,但他现在还没考虑身后事,尚没嫔妃殉葬的念头。
“咱就说,朱元璋曾经评价唐太宗武定四方,式昭文德,为什么就不能学学太宗皇帝的兼收并蓄,仁爱四方,爱护大唐百姓,立志于解救国土周围各族人民于水火的爱民之心呢”
已然知晓未来的太宗陛下会带着他们开疆拓土的武德及贞观臣民百姓、以及知晓太宗陛下丰功伟业的巨唐百姓对我家陛下就是那么善良,立志于解救各族人民
“不提令嫔妃殉葬与太宗病重不忘留遗诏劝臣子不得自杀陪葬的理念截然不同,寸板不许下海,绝了沿海百姓生路,亦无丝毫太宗仁爱百姓之心。唐太宗那可是兼收并蓄,乐于吸收外来信息和先进技术的明君,朱元璋却开启了闭关锁国的先例。”
“朱元璋的小农思想比较重,不重视经济发展,也不善于搞文治和经济建设,诸如乱发宝钞导致物价紊乱。经济发展缓慢继而导致各方面发展停滞不前,明朝继续落后于世界,华夏无法重列世界之巅。”
见朱元璋面色不好,其他儿子不敢说话,只得太子朱标上前顺毛“爹,之前我们不是准备扩建造船厂,发展航海吗待我们建起水军,再取消禁令,定然不会重蹈覆辙。”
朱元璋沉着脸点了点头。
“总结起来就是朱元璋虽然武功仅次于太宗李世民,但文治有些逊色,以至于无法博得千古一帝称号。”
“哦,跑题了,我们说回朱棣上位之事。朱元璋称帝立国后,便立了心爱的嫡长子朱标为太子。他虽然没有学到与李世民的文治,却与李世民一样敬重敬爱原配,偏爱嫡子。”
“不过同样爱重嫡子,朱元璋与李世民又不一样。李世民是皇后生得都是宝,其他庶出全是草。朱元璋是太子朱标是个宝,其他儿子都是草。”
大唐,太子李世民后院的妻妾和唐皇李世民后宫嫔妃
朱元璋的儿子们对对对,就是这样,我爹就是偏心眼
“太宗李世民对于长孙皇后所出的每个儿子都爱,一心要一碗水端平,于是对太子李承乾揠苗助长,过于严格,而对当不了太子的李泰过于偏爱,最终过度打击了李承乾的信心,助长了李泰的野心,让着兄弟二人重蹈了自己与兄长李建成的覆辙,一连废了两个大号。”
李建成辞去太子之位后,为了安抚其心,因为为数不多的慈父之心,李渊封其为东海王,许诺李建成其子孙能如东海王的子孙承袭东海王的爵位一样世代相传。希望李建成与李世民能与东海王刘疆和汉明帝刘庄一样保全为数不多的兄弟情义,让李建成得善终。
然辞去储君之位,到底是无奈之举,李建成并无非无怨气。如今听了李世民的儿子会与他和李世民一样相争,不由生出几分快意。对于那尚在襁褓中的侄儿李承乾,也生出了几分同病相怜之意。
不过高兴完,李建成又叹了口气。他能因天幕为了妻儿退一步,李世民既然早知道未来,想来也会有些预防儿子相争的措施吧,只不过有些事情可不是防备就能防备好的。
思及此,李建成郁气稍减,并暗暗下来决心,要比那前人东海王多活些年,且看看他那好弟弟李世民日后如何为了儿子们头疼。
太子宫,太子妃长孙氏听着天幕看着襁褓中的儿子李承乾,心思甚是复杂。二郎如此看重她的儿子,她心中自然高兴,可儿子兄弟相残那也是挖一个母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