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1. 031 “这不是外人。”(1/6)
    蔡家离京城并不算太远, 也就大半天的车程,往常蔡甜以此为由,逢年过节总会回来一趟。

    她借口说朝中事情不多,家离得又近, 就回来吃顿团圆饭再走。

    老爷子每次都乐呵呵的, 也不多问, 蔡甜说什么他都道好好好。

    不过只要蔡甜回来, 家中小辈们就会被尽数叫回家吃饭, 蔡家二小姐也就是蔡甜的妹妹,哪怕手里生意再忙再脱不开身,也会回来陪蔡甜喝两杯好酒。

    没办法,家中能饮酒的人也就她一人,总不能让十岁的女儿端着酒盅替她顶上。

    这习俗延续了十多年, 导致小一辈们都特别喜欢蔡甜, 因为只要她一回家, 她们就能从书院休假, 尽管一年到头见蔡甜的次数不多, 各个心里都记着她这个姨母。

    跟官至几品没关系, 只因她回家了。

    “兮兮她们都去书院了”蔡甜问。

    引路的是管家, “嗳,都在书院里呢,您回来的突然她们都不知道,否则得乐疯了。”

    蔡甜笑了下, 这群不爱读书的懒鬼, 跟陈妤果一个德性,“二妹跟弟弟呢”

    “二小姐今日倒是没出远门,估计在街上查账呢, 晚上就会回来,她新得了两坛佳酿一直没舍得喝,就说等您中秋回来再开坛。”

    毕竟按着往常习惯,蔡甜下次回来的时间估摸着是中秋,回家陪老爷子吃团圆饭。

    管家继续说,“小少爷在书房里看话本,这事您偷摸着知道就行,可不能说是我说的,他看话本的事情,说不能让您知道。”

    嘴上说着不能让蔡甜知道,管家还是毫不犹豫地把蔡阳卖了出去。

    蔡甜下面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妹妹蔡欢比她小几岁,今年刚三十。弟弟蔡阳是老来得子,才十五,比大夏她们还小一岁呢。

    因蔡阳年纪跟她们姐妹悬殊太大,导致一直以来拿弟弟当儿子养。

    十几岁的小少年,怕他学歪,很少让他看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倒是觉得,那话本写的很有意思。”管家笑。

    蔡甜脚步微微顿了下,问他,“什么类型的话本。”

    管家就开始笑而不语,只道“大小姐,到了,老爷子等您多时了。”

    依旧是这句话。

    蔡家庭院很大,园林是按苏式风格修建,几乎一步一景,相当文雅。

    原本可以更大,是老爷子说蔡甜如今当了高官,不适宜太张扬,就这般先凑合着住,免得惹人眼红,参蔡甜。

    蔡家是本地富商,祖上留下的产业加小辈们的努力,也算守住了这份基业,富贵了五辈人左右,至今依旧有些家底。

    当年蔡甜去考科举的时候,老爷子就说,“考不上就回来经商,饿不着的。”

    可惜蔡甜聪慧,一举夺得状元,身着锦布红衣,打马游街,风光无限。那时全县的人都到蔡家门口领喜果,也因着这个原因,蔡甜辞官一事怎么都说不出口。

    蔡甜顺着管家的声音抬头朝前看,到父亲的院子了。

    蔡家上下孝顺,后院清净和谐没别的人家那么些龌龊烦心事,分庭院的时候,大家默契地让老爷子住中间,这样好时常过来陪他吃饭。

    又因蔡母名字里带了个梅字,她走后,老爷子的庭院里就栽种了不少梅树,如今也算寒冬季节,正值梅花开放之时。

    抬脚进去,满院红梅,赏心悦目,很是风雅。

    蔡甜提起自己深青色衣摆,垂眸上台阶进正厅。她身上这衣服不过寻常布料,大街上随处可见,连蔡府管家身上穿的冬衣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