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月啊可是整整十个月啊。
睢阳的军民,视死如归力抗敌军、用生命为江淮守住门户的这些无名英雄,在用血肉筑成的城墙、倾尽所有完成了他的职责,成为了在这场风雨飘摇的浩劫中、维系着华夏民族命脉的一根缆绳。
朝廷动荡,只有江淮地区的赋税钱粮能够支撑这大厦将倾的王朝维持运转。
十个月的时间,有了江淮钱粮支持,足以让处于下风的唐王朝军队翻身反攻;十个月的时间,这七千余士兵和睢阳城的百姓,用尸体堆出的支撑,足以让唐军得以喘息、足以让这个摇摇欲晃的唐王朝收复两京。
他守住的不仅仅是睢阳这一座城,他守住的是整个大唐的命脉,是整个华夏不重现五胡十六国的希望,是整个唐王朝的气节和忠贞。
他是被铭刻在历史、无论怎样冲刷都洗不掉的英雄。
但,他的牺牲根本不是必需。
他原本可以不用死。
他可以活着完成这一切,成为活着的英雄。
或者只是做个活着的人。
是这个腐朽烂的王朝在逼着他死。
么可笑啊。
李晓诗“唐文学家韩愈曾评价这场战役,守一城、捍天下天下之不亡,谁之功也”
谁之功也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反问振聋聩。
天幕中离开,逐渐清醒的贺兰默然泪流。撕心裂肺的痛楚仍留在神经的四肢百骸中,他喉头滚动,在侍手忙脚乱的询问照顾中艰难地翻身坐起,气若游丝。
“、统筹军队准备出兵驰援睢阳。”
谁之功
谁之功啊。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一起动叛乱,合称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称帝。唐朝下反抗叛军、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也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合力抗敌。中间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我也不能一一再来细说了。”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被平定。这场持续了八年之久的叛乱终于落下帷幕。”
李晓诗也终于重新看向了笔记“安史之乱给唐朝究竟带来了什么呢”
“大家还记得我之前在讲到开元之治时提到过的一首诗吗对,就是诗圣杜甫的忆昔二首,当时说,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
“而安史之乱时呢,我同样用杜甫的诗来说,石壕吏有写,一男附书至老妪力虽衰,请吏夜归大家可以看得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吧”
“再看安史之乱后,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这同样也是杜甫的诗,无家别。这寥寥几首诗中,大家就可以切地看到,安史之乱究竟带给了唐朝什么。”
直到此刻,观众才理解了李晓诗为什么会在之前说起文学时,称杜甫的诗为史诗这些用词朴实无华、平铺直叙的诗,把安史之乱时百姓的生活原原本本地还原了出来。
一句一句,宛如读史。
残酷、而实。
诗中所透出的“史”,让人忍不住为之心惊,潸然泪下。
李晓诗道“在安史之乱前,
安城是当时世界规模最大、最繁华的城市,甚至没有之一,而华夏也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但在这场突如来的动乱中,华夏人口骤减,又经常出现被屠城围杀的情况出现,特别是北方地区,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都遭到了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