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华灯初起,最热闹的场子开了,仿佛整个麟南的人都一骨碌扎进了东市大坝。头顶的灯笼个挨个地亮起,映照出余娴和春溪两人明媚的笑容,再一看,良阿嬷也正笑着望那高灯,她沉浸其中,一时分不清今夕是何年,不是春溪伴着春溪的小姐这年,而是她伴着她的小姐,邂逅余府姑爷那年。
一声锣鼓,把所有人拉回神,还未开场,仅仅是有几个红衣女子一边笑一边拉着手上台,起了势,周遭便掌声雷动,纷纷喝彩了。红衣女子们并不是个顶个貌若天仙的美人,但活泼灵动,喜欢跳舞,便和着姐妹几个攒了一出,谁也不会觉得她们跳得不好,也不会点评她们的姿色,众人眼中只有对美好的事物最纯粹的欣赏和赞美。
当她们翩翩起舞,乐声起,红衣生光,头顶的彩绘灯笼也不及这美景万分之一。这片喝彩声中,余娴窥见了红衣女们的特立独行,谓之生动,谓之热爱。亦窥见了繁华之下的特立独行,这份特立独行名为市井俗气,俗得热闹,俗得敞亮。
一舞罢,余娴鼓掌,试着放开嗓子叫了声好,旁边一大叔回头看她,鼓励道,“姑娘,大点声”余娴害臊,红着脸摇头,大叔竟直接举手大喊,“这有位姑娘也说跳得好”
众人也不管是谁说的,纷纷附和“好”
奇异的感觉在余娴的心中荡开,她发自内心地笑了,一派和乐中,她回过头,看见良阿嬷也正凝视着她笑。但这样的妙感没有持续太久,她的余光瞥见了什么,让人发毛的,猛地转头,却因人群如潮,多数的人都比她高,挡住了她的视线。
天猛地暗沉,刮起大风,只听得一声惊雷,刚才还和乐热闹的人群顿时喝了声倒彩,余娴头皮发麻,一整日不安的感觉在此刻翻涌至顶峰,良阿嬷也沉了脸色,“小姐”
“该回去了。”余娴抢先开口,抓住良阿嬷和春溪的袖子,“要一起回去。”生怕漏了谁。
良阿嬷凝神看向她,懂了她的深意,而春溪还无所察觉,只望着天喃喃,“今夜还真要下雨啊。”
又是一声惊雷,雨没落下,但风里已经传来潮湿的草木气,闪电将大坝映得亮如白昼,灯笼的星星之火显得尤其可笑,年迈的班主在台子下招呼大家先离去,改日再捧场,说着让手底下的人扯了一匹大布将台子盖上,再拿石头压。
这边,余娴三人已挤出了人群,护卫贴身跟着,几人一路小跑,赶到停马车的一角,约好等候在此的马夫却不见了踪影,春溪叉腰围着马车转了一圈没找到贪懒的人,“这马夫回去让老家主发落”
现在可顾不上等马夫了,今天的一切太不寻常,余娴心中越发不安,指了个护卫,“你来赶车。”
护卫应是,春溪就去扶余娴登马车,又是一阵大风刮来,直吹得余娴脚都抬不起来,春溪连忙抬手用袖子为她遮风。
“小心”良阿嬷的声音突然高昂,隔着风墙传过来也格外刺耳,随着声音而来的还有良阿嬷的身体,她几乎是扑倒在了余娴的身上。
紧接着余娴就听到了护卫拔刀的声音,春溪也在她耳边大叫,却不忘和良阿嬷一起护着她,将她压倒在地,余娴睁开被风吹迷的眼睛,从良阿嬷和春溪交错的颈间缝隙看去,几个不知从何而来的拿着长剑的黑衣人,正与一名护卫缠斗在一起,而另一名护卫刚好挑开了方才朝她刺来的一剑
为了什么玉匣还是寻仇是新仇还是旧恨余娴心思百转,一时想不到背后是谁,但要玉匣的人应当不会从鄞江追着她来,更有可能是寻陈家的仇的。是花家那个人吗
很快,良阿嬷先爬了起来,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