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无奈之下的选择,如今也一一应验。
川省内的其他城市为了消化掉医疗科工产业群的生产能力与货物吞吐能力,早就已经建设了起来,不仅新建了许许多多的医疗行业工厂,为当地了数以十万计的工作岗位,还搭建起了相当发达的货运物流产业,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地下窜的
三维立体交通网络相当完善,每天都有无数的货物要从其它地方运来,也有无数生产好的货物从本地运走,运向全国各地。
医疗科工产业群与川省的双向成就,就是谢芸交给国家的一份作业,也是给其它科工产业群借鉴的一份参考答案。
华夏的科工产业群遍地开花,除去布局之人外,其他人是很难看懂的。
对于那些已经发展起来的欧美国家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狼来了,行行业业都涌入了凶猛的饿狼。
起先还没太多人在意,只是陆续地听说有一些原先发展不错的工厂和企业倒闭了,大家都觉得这也正常,毕竟商业兴替就是这样。
有的工厂崛起,用的工厂倒闭。
可当倒闭的工厂越来越多,影响到财政税收收入时,这些国家反应过来了
商业兴替确实正常,可没道理倒闭的都是自家的工厂,兴起的都是华夏的企业啊
派人去仔细一调研,沉默的乌云就笼罩住了会议桌。
华夏的企业能在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并非偶然,而是从产品质量到产品价格的全方位胜出。
价格更便宜,东西更好用,技术更先进消费者多数都是为使用感投票的。
情怀固然重要,可没有人需要被情怀绑架着去为烂东西买单。
当初搞的轰轰烈烈的技术封锁,究竟锁住了谁
谁才是那份公约的实际受害者
一群人义愤填膺地跑去找了当初牵头搞那份公约的人,唇枪舌战半个月时间,商量出了一份公约20。
既然正常商业手段无法限制住华夏的企业拓展,那就通过法律来限制。
每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立法权。
也有一些国家吃一堑长一智,觉得在公约上吃了大亏,实在提不起兴趣来签署公约20,便转向拥抱东方。
一波人来到华夏的首都,通过外交手段来寻求问题的解决。
谢芸身为海外贸易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自然得出席这场会议。
她提前一周就抵达了首都,探望了在首都上大学的粥粥后,这才去了大会堂,参加起了内部讨论会。
公约20不是什么秘密,太平洋彼岸还没签署这份文件时,华夏就已经收到了消息,智囊团已经开始商量如何应对、如何破局了。
叫智囊团欣喜的是,当初签署公约的那批人已经离了心,不再是铁桶一片,自家还没发力,对方就已经分化成了两个阵营。
对应政策便浮出了水面。
敌人要搞得少少的,朋友要搞得多多的。
能同敌人做生意就多做生意,用一条纯金带钻的狗链子拴住敌人,若是一点生意都不做,那敌人岂不是想翻脸的时候就翻脸有了利益交融,敌人想要掀桌子的时候也得掂量掂量,看看这桌子一掀,自己会不会肉疼。
各大科工产业群的领头人来首都开会,为的就是留住朋友,稳住敌人,继续维持自家的战略发展窗口。
稳定的国际环境,对产业发展尤为重要。
谢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