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证据,是叶如真给主办方的。
这幅作品,是叶如真十几年前参加某个刺绣比赛的获奖作品,当初也是那个比赛的优异成绩让她在行业内名声大噪。
但这幅作品,是宋时晚阿婆的作品。
准确来说,是宋时晚和阿婆共同的作品。
宋时晚之所以对这幅作品偏爱,是因为这幅作品应当算是属于她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第一幅刺绣设计图。
那是她第一次从书上看到西方印象派的画作,便对这种用短线排列编织色彩与光影变化的作品十分着迷。她发现,这种技法不仅可以用在绘画上,与刺绣工艺也十分契合。
不仅如此,这种绘画技巧也并非只能展现西方景色之美,它也可以契合家乡的景色,契合独属于苏镇的小桥流水,月色荷塘。
她用画笔拙劣地模仿着莫奈的睡莲的绘画技巧,画出家门口春意盎然的明媚景色,兴奋地拿给阿婆看。
阿婆握着画纸,一边笑话她在画纸上胡乱涂抹的色彩,一边认真地听着属于她的小小的创意。
那时的苏绣题材相对保守传统,也很少讲求创新,大多是传统风格的花鸟、山水,就算涉及西方题材,也是肖像类的仿真绣。
宋时晚的想法无疑带了些小孩子的天真稚嫩,与天马行空。
但阿婆并没有否定她,赵敏淑反而和宋时晚约定,自己会将这幅作品绣出,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
宋时晚满心欢喜地应下了,并将从书中看到的睡莲拿给阿婆看。
阿婆看到图片后,才哭笑不得地明白什么叫“印象派”,相较之下,宋时晚那幅作品更像是乱涂乱画。
但草图虽然简单,宋时晚对色彩的捕捉却是极为敏感的。
赵敏淑参照画上的颜色,又结合印象派的技巧,一点一点,将宋时晚的构思绣了出来。
宋时晚看着自己的创意在赵敏淑的一针一线中慢慢展现,心中是无与伦比的激动与欢喜。
可最终,她也没能见到这幅作品的完成稿。
小孩子的注意力总是有限的,她只见赵敏淑绣了一半,便被其他事物吸引了注意力。
等她再想起这幅作品时,赵敏淑只是摸摸她的脑袋,叹声对她道,阿婆能力有限,最终也没能绣出满意的作品,以后只能靠我们嫣嫣了。
宋时晚天真地信了她的话,满脸坚定地告诉赵敏淑,自己有朝一日一定会将这幅作品绣出来,完成她们两人的心愿。
可宋时晚不知道的是,那幅作品赵敏淑早已完成,偷偷藏起来想给她一个惊喜。
只是还没等到她的生日,作品就丢了。
赵敏淑也是很久之后才知道那幅作品是被叶如真偷走的。
那时的比赛并不像如今这般会有各类展览和宣传,叶如真获奖时,她们并不知道她用的是哪幅作品。后来还是机缘巧合下,赵敏淑才知道这件事的。
她将叶如真赶出绣坊,就是因为这件事。她积忧成疾,病情加重,也是因为这件事。
宋时晚的手止不住地抖,她浑身发冷,大脑一片空白。
孟颜昕进店的时候便看到宋时晚神色不正常,她走过去,担忧地问“晚晚,怎么了”
宋时晚回过神,没有理会孟颜昕,径直走出绣店。
“阿福,谁叫你把桌子摆在这里的你自己看看,好看吗”
宋时晚和孟颜昕到如真绣坊的时候,叶如真正双手环胸,对店里的员工指指点点。
被她称作阿福的小男孩战战兢兢按照她的要求,将桌子搬到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