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32. 第三章 父亲的愿望(2/3)
辟。

    即使关中也开始普及公学,但以学识论,比之世家当中最精锐的那一部分仍差得远了。

    因此这种征辟手段简单粗暴的分化了关中世家那些家中有佳儿,堪为栋梁者,一心要借着这股东风青云直上,重新挤进权力中心;

    而家中只有膏粱纨袴,连策论文章也写不出来的人,诸葛丞相对他们也并不在意。

    总有旧的世家会逐渐没落,也总会有新的豪族或快或慢的崛起。

    孙潜现下需做的,便是“在仆役的哄骗下”用心写一篇策论文章,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仆役偷了文章,悄悄投至相府。

    只要能在相府内见到诸葛亮,接下来便容易得手了。

    “我虽攻读过经学文章,但文采恐怕”孙潜犹豫了一会儿,“未必能得诸葛亮的垂青。”

    “这也无妨。”仆役说道,“有高明之士襄助您。”

    孙潜吃惊地看到,这名仆役又从怀里取出了一折纸。

    这篇策论该如何考量,看什么经籍,引什么典故,从何处落笔,又该如何收尾,林林总总,写得无比细致。

    甚至连用词当朴实无华这种小事都提醒了他,孙潜一边看,一边不由自主地出神。

    哪怕是自己的父亲,也从未如此教导过自己。

    “这是何人所作”

    仆役并不答话,只是磕了一个头。

    相府出的题并不算难,大致只是请世家子弟讲一讲炎汉三兴的政治正确性与天命的象征性。

    这种完全不接地气的题目和诸葛亮的风格很不相似。

    但细想一下,又觉得倒也合情合理。

    自建安十六年至今,关中二十年间皆属魏地。

    世家子弟学问有高低,但几乎都还认字,因此比起学问高低,这些从不轻易将自己绑在战车上的名门是否对大汉仍有忠心,才是征辟的重点。

    寒门子弟考才学,世家子弟考忠心。

    相府的策论题大致便是如此,从中也能看出朝廷的态度。

    司马懿也听说了策论这事,还觉得挺有意思,命跟随自己来此的两个儿子也试一试。

    虽既为清名也为邺城家眷性命之故,他不肯出任蜀汉官职,但他不仅与关中世家交好,与李严关系也还不错。

    甚至诸葛亮也对他颇为看重。

    当然,这种看重是否能直接转化为他的影响力和新的仕途,这一点还须商酌。

    然而在温衡登门拜访之后,司马懿改变了主意。

    “昭儿在何处”

    “弟弟不擅作这样的文章,”司马师将自己所作的文章递了上去,“他还在苦苦思量吧。”

    “那便不要作了。”

    司马懿一边看儿子所作文章,一边漫不经心地说了这么一句。

    司马师吃了一惊,“父亲”

    不待父亲说话,他又急忙加了一句,“阿昭往日一心军务,于经学事上功夫不足,此非他过,父亲”

    司马懿抬起头,打量起司马师。

    比起面目俊秀,更似其母的司马昭,这个二十出头的长子眉目间更似他年轻时。

    性格也像些,坚毅果决,但还不够。

    “我还没说原因,你为何作了猜测呢”

    司马师面上闪过一丝困窘。

    “你可以猜测我心中在想什么,但不要说出口。”司马懿说,“不要让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更不要让我知道,你更容易相信什么。”

    这位长子收敛起所有表情,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