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47. 第四十七章 。(3/4)
官,不知当初他是否就更看好老四继位

    那已不重要了。

    朱元璋清楚自己再能耐也管不了所有人的喜好偏向。

    他能决定继承人由谁来做,朝臣将来会奉其为主,却不是所有人会打心底认可皇帝或储君的一切作为。

    如今是劲往一处使就行。

    等郭资说完,周王朱橚开口接话。

    “两位大人一说全面改税制,一说城池港口建设需多方规划,那都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见初步方案。儿臣有一个提议可以立刻执行。请父皇大力刊印王祯农书,以供各地方官员学习起来。”

    朱橚喜好研究医药植物与救荒作物,哪怕是被贬去云南时期也不间断搞民间调查。

    今天,从水镜获知小冰河期降临于明朝,深感提升大明全境内人们对农学认知的紧迫性。

    为了应对天灾,种植高产作物是必然措施,同时要展开防蝗工作。

    大方向上能够参考水镜影像给出的历史教训,但落到实处需要官府与民间脚踏实地摸索适合当地的方案。

    那么有可供参考的指导性书籍吗

    好消息有,就是元朝的王祯农书。

    朱元璋让朱橚具体说说。“此书好在何处”

    朱橚“儿臣以为有很多优点。区别于以往的农书,它将黄河流域与江南流域的耕作技术都收入其中,对不同地区的林业、畜牧、渔业等等都做了分析。

    其中的农器图谱更是图文并茂,把农业器械的起源、构造原理与使用方式都说了个清楚。十分便于推广农具,只需有一定财力就能复刻制作。

    以上,仅是部分优点,不同的人读此书能各有收获。

    另外,在农书最末处,附有一篇王祯所写的造活字印书法,极大改进了木活字印刷以往固有的弊端。儿臣实测过,以此法印刷事半功倍,值得大力推广。不妨在刊印王祯农书时就用上此术。”

    “好。此计可行。”

    朱元璋果断下令,这件事可以先办起来。

    朱棣出言道“农业是立国之本。儿臣认为是时候加开农业部与科技部,独立于六部之外,以而应对大明变局。

    新部门成立却也不能操之过急。令出中央后,需在地方被良好执行。不如先派出几组调查团去明察暗访地方状况。”

    朝廷本有巡查地方的官员,但那些都是不为改革而任命的,现在要派出的是改革派的自己人。

    朱棣建议“其中一组不如令高炽等微服出行。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让孩子们看看大明各地发展情况。”

    朱元璋好家伙,老四坑儿子真是一点也不手软。

    平时让朱高炽锻炼身体,他多一个动作也不想做。

    现在让他去长途跋涉,那不是吃喝玩乐,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考察风土民情,对小胖子堪称噩梦降临。

    “此法甚妙”

    朱元璋却是毫不迟疑地批准了。没有意外的话,朱高炽将来会继承朱棣的皇位,现在就要全方位培养起来。

    历史上朱高炽继位后都没活过一年,恐怕与过于肥胖脱不开关系。如今断不能如此,是要让他脱胎换骨改一改了。

    太子府内。

    朱高炽饱餐一顿后,闲适地靠在椅子上。翻着闲书,回味食物的美味。

    今天父亲被临时召入宫内,让府内先开饭。餐桌上少一个人,丝毫不影响自己吃得很香。

    此刻,他丝毫没有意识到宅家的舒服日子到头了。

    亲爹非常好心地给他挖了一个大坑,皇爷爷毫不犹疑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