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46. 第四十六章 。(1/3)
    开个好头很重要。

    朱元璋不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这点。

    那本皇明祖训烧得及时, 是把他过往的极度保守给焚毁成灰。

    “咕咕说得好。大明之亡,多于天灾,是从开头就错了。”

    当下, 朱元璋主动表态, 是为给今日的观影者们壮壮胆。

    他以前杀的臣子太多了,如今朝臣失了敢于针砭时弊的胆气, 但锐意改革最需要正是逆流而行。

    “朕老了, 没几年能活了,这是事实。”

    朱元璋说,“亡羊补牢, 为时未晚。让大明从一开头就走上敢于创新变革的路, 是朕死之前的最后心愿。愿诸位协理帮扶, 助朕达成心愿。我们先看评论。”

    评论区总能冒出一些奇思妙想或有价值的建议。

    评论

    吃货力量大我来补充一下,美洲三兄弟被哥伦布带回欧洲后的待遇,其实一开始也没好到哪里去。

    番薯,欧洲从头到尾都没把它当做主流食物。一方面因为气温,欧洲多地的气温偏低,而番薯喜温怕寒。

    真不是地图炮, 欧洲和我们比, 真是缺少了一些种植技能在身上的。我国清朝解决番薯越冬困难, 欧洲没去解决问题。

    后来饿得实在有需要了,退了一步大面积种土豆, 因为它好种。

    再说番薯的口感不符合欧洲人的喜好。其实欧洲在某些方面很保守,以前一直吃的是小麦, 没有食用块根类食物的习惯。不合胃口就不吃,这种理由哪里都适用。

    类推到土豆,它一开始也被狠狠歧视, 叫它“恶魔的植物”。

    虽然近代自然科学体系产生于欧洲,但那里也是迷信思潮狂涌的地方。

    因为土豆长在地下,看不清生长过程,与传统的蔬菜生长方式不一样,它就被打上邪恶有毒的标签。被扣上恶魔的帽子有多惨,参考猎巫事件就更懂土豆在食材界的地位了。

    有时候觉得真的很讽刺,欧洲贵族们一边说土豆邪恶不能吃,但另一边喜欢土豆开的花。马铃薯花风靡许久,是珍贵观赏类花卉。

    土豆上餐桌还要到十七世纪,农民发现它长得快且很管饱,同时还能逃过官方征税。当时,大灾荒与战乱反反复复出现。穷人实在饿狠了,哪管食物邪恶不邪恶,先吃了再说。

    等到十八世纪,普鲁士德国前身国王腓特烈二世是欧洲第一个主动推广土豆的君主,上流社会才开始正眼看土豆。

    当时在打七年战争。

    法国的药剂师帕门蒂尔所属军队被普鲁士俘虏,他在监牢里被关了三年。吃的牢饭是大杂烩汤,食材包括土豆,发现它很管饱。等被放回法国后,他就开始推广种植土豆。

    那个时候,路易十六放开粮价,不让政府管控了。面粉价格飙涨,多地发生大骚乱。帕门蒂尔抓住机会,游说用高产土豆补足小麦短缺以而结束骚乱。

    为了快速打消人们对土豆的迷信厌恶,搞了一出越禁越爱。

    让路易十六在巴黎近郊划出试验田,且立牌子说这是皇家作物,偷盗者将被严惩。

    越禁越偷,附近居民好奇去偷尝。皇家实验与民间风起,土豆就在法国渐渐推广开来。

    然后,人们发现土豆可以有很多种烹饪方式,吃它的方法不少,慢慢地成了欧洲主食之一。

    至于玉米,不像土豆故事那样先抑后扬。

    十六世纪进入欧洲就开始种植,但一直都没有登上主流餐桌。发展到今天,只有意大利北部与罗马尼亚将玉米粉做成主食吃。

    欧洲人曾经给玉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