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43. 第四十三章 。(2/3)
其女者。江西亦饥。”

    “十年,浙江大饥,父子、兄弟、夫妻相食。”

    “十二年,两畿、山东、山西、江西饥。河南大饥,人相食”

    一行行的饥字,就是一部部血泪史。

    人饥易子食。这种惨状在明末不是偶尔发生,而是连年多地一直发生。试问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不造反

    水镜前,十三人俱是面无血色。

    第一次观影的朝臣们已然没了对水镜出现的惊愕,全部精力都被眼前的可怕数据给震慑到。

    这却只是开头。

    朱元璋作为农民出身,很清楚大旱不只让粮食歉收,接下来就是“旱极而蝗”。

    果不其然,水镜里传出了蝗灾大爆发的叙述。

    粮食收成不好,人吃不饱,蝗虫又来雪上加霜。万历与崇祯年间,前后接连发生过持续五年之久的蝗灾。

    蝗虫不是随便挑地方产卵,最适宜产卵地点需要植被稀疏、温度适宜、土壤含水量在百分之十到二十左右。大旱之后,河流干涸,大片的河床暴露了出来。此处少有植物,湿度适宜,最适合蝗虫繁衍。

    大批蝗虫出现后,将难得幸存的农作物啃食殆尽,使得闹饥荒的面积再一步扩大。别以为灾难到此为止。还有呢

    水镜前,众人瞪大眼睛,还有什么灾难会来

    明朝末年,不只旱灾与蝗灾,还有非常严重的鼠疫出现。干旱荒年,吃不饱的不只是人类,也有动物。

    当大批流民四处流窜,当老鼠涌入人类聚集区,人与鼠接触率上升,共患病率也就随即飙升。

    可能有人问,人与鼠怎么接触的

    在明朝,鼠疫主要通过跳蚤叮咬传播。

    如今,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绝大部分都与跳蚤绝缘。古代流民却截然相反,谁身上能没几只跳蚤,被咬一口之际鼠疫病菌就被传入了体内。

    另外,饿到极点的饥民连孩子都吃了,不可能放过老鼠。抓病鼠吃的危险性,根本不是他们会考虑的事。

    由此大规模疫病出现。

    这种时候,本该由官府去赈灾控制瘟疫,但政府职能在吏治败坏与疲于应对多地叛乱中失效。没有及时扑灭鼠疫病源,导致瘟疫越传越广。

    崇祯六年,鼠疫最初暴发于山西。随着起义军四起、后金军南侵,明军与之对抗不休,同时大批流民涌向各地。

    八年中,鼠疫传遍华北。北京作为京师所在地也没有幸免。时至崇祯十六年,仅仅是京城的死亡数据,二十余万人在疫病丧命。

    惨

    何止一个大写的「惨」字了得。

    朱棣即便早有心理准备,水镜今天会带来残酷的影像,但明末历史给他的冲击远高于预期。

    “咔嚓”,就听一声脆响。他没能控制住心底悲愤,紧握的笔杆被折断了。

    立刻换一支笔,这些数据都需要被记录下来,哪里旱情严重引发了连锁性崩溃式灾害。

    十七世纪虽然距今还有两百年,却也只有两百年了。

    如果说朱祁镇之乱是,不让他坐上帝位就能避免,但要应对小冰期造成的天灾必须提前许久布局。

    就以一件小事来说,推广某种耐旱植物,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水镜持续播放着

    此前提过,小冰期持续几百年,期间不是一直低温。气候呈现出波动性变化,有过几段时间的温暖。

    温暖时段,人们活得还不错,彼时的明朝有过一段时间的盛世之治。

    然而,我们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