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5. 第二十五章(一更) 。(1/6)
    对于长寿的话题, 感兴趣的可不只是嬴政。

    朱元璋瞅着水镜立刻冒出疑问,为什么是始皇帝有超前的天文知识就能长寿

    咕咕是不是偏心眼凭什么自己就不行了

    不过,咕咕不知道水镜投放到大明。

    秦始皇能不能学到不好说, 自己能光明正大地偷师长寿秘诀了。

    朱元璋怀着一丝窃喜, 继续看了下去。

    水镜

    聊天文知识对长寿的影响,就要从古代对于天文学的定位说起。

    古人重视天文吗

    这个问题搁在几十年前,必定有国人不自信地认为古人不重视天文。因为古人不重视,导致当代发展落后。

    彼时, 中国对于太空探索尚不在国际前列,而不可能幻想以购买代替自主研发,那必会遭到外国多方势力的重重技术封锁。

    在百废待兴中, 凭着我们自己的本领在航天领域闯出一片天来。

    经过几十年科学家们不停地努力奋斗, 也依托于国力的日益强大,如今中国迈入了航天领域的国际第一梯队中。

    我想没人会说航天没用就是去天上看星星之类的杠精言论。

    单说一条“掌握了航天技术, 也意味着具有发展弹道导弹全球打击能力的基础”,你说它重不重要。1

    话说回来, 古人重视天文与否的问题, 从帝王将相层面来看,是一直非常关注。

    要意识到的是古代对天文的研究与现代不同,其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等都有差别。

    帝王为何重视天文是他们好奇苍穹之上星辰的演化过程

    那可能占极小部分的理由, 但绝非根本原因。根源是古人认为政权天授。

    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君权天授”与“天人感应”,但在他之前早就有了此种观念。

    尚书泰誓“天佑下民, 作之君, 作之师, 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秦始皇命李斯在传国玉玺上刻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由此可见, 至少在先秦就有了上天赋予人间帝王以正统政权的思潮,而这种理念也传播至民间。

    如此一来,天象变化对于君王来说就非常重要,那代表天意在改变。

    各种天象被赋予了不同含义,区分成为吉凶两大派。

    为了掌握天象变动,对其观测研究就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天文学成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学科,且设有特定部门管理。

    我们比较熟悉的是明清时期的“钦天监”。

    往前回溯,它有着不同名称。宋元有司天监,隋唐叫太史局,秦汉有太常所,而在先秦此类官员称之为太史。

    在不同朝代的不同年代,其名称或职能亦有所更改。

    总体而言,随着朝代更迭,这一类官员的职位从最初位于核心部门渐渐变为身处清水衙门。

    先秦时期,太史的地位很高,职能范围很广。

    编写史书、管理国家文献、任命大臣、掌管祭祀、演算天文历法等等,这些人似乎是无所不能。

    秦汉改制,太史令的权力被极大缩减。主要任务是编写史书与演算天文历法。

    等到了东汉,史书也不用编写了。往后历代基本只要搞一搞天文历法相关研究。

    天文官员的权力在缩小,并不意味着天文对于皇权的重要性减弱。

    钦天监这个部门变得越发神秘,它所处理的事务被盖上了机密标签。

    因为天象代表的吉凶变化会引起民心动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