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个两三天吧,我要先去蒙顶山,等清明节过后再回来,住到四月底再回去。”
“我跟你一起去,我也好久没去过蒙顶山了。”陈丽芳对家里其他人说“反正你们中午也不回家吃饭,我在不在家都一样。”
张高义也想去,就是他的工作离不开。
张惠这回回来,开的车和以前开回来的不一样,张高义好奇“何家的车”
“不是,我们家的,有两辆,一辆江明彦平时上下班开,这一辆我开。”
“惠惠,有空教哥开车”
“行呀,等我从蒙顶山回来,我教你,好学的很。”
“那成。”虽然现在买不起车,张建山也想去,以后说不准就有机会开车了呢。
张惠在家住了两天,第三天早上,开车带着她妈和万婶去蒙顶山。
蒙顶山下的小镇和几年前相比,热闹了一些,张惠在镇上还看到好些熟面孔,都是朱家村的人。
张惠见到朱叶的大哥大嫂,朱叶大嫂叫张惠把车停到他们家院子里,他们肯定好好照看着,不让人捣乱。
张惠把车停进他们屋里,好奇问“你们搬山下来了”
“对,我们家三个孩子一个读初中两个读高中,这个关键时刻,要好好照看着。”
朱叶大嫂说“我小姑子家老大今年也读初一了,老小也在读小学,我们一起照看着。”
“唉,没办法的事情,现在读书越来越重要,不能像以前似的,在村里面随便学一学,混个小学毕业就去茶坊上班。”
“你说的对,孩子前途重要。”
“可不是嘛。”
张惠在朱叶大哥大嫂家吃了午饭,就背着行李和她妈、万婶上山。
好多年没有爬过山了,在德国出门都是开车,张惠身体素质弱了一些,等她爬到朱家村,累的都不想说话。
朱明山笑道“看你外貌和几年前差不多,身体还是老了。”
“师父,我才多少岁,说什么老啊。”张惠忍不住抱怨。
朱明山哈哈大笑,笑完了才说“不说这个,我问你,听文峰说,前两年你在国外搭上大使馆了”
朱明山也不懂什么叫大使馆,也是听儿子介绍后才知道“咱们的茶叶送给外国人了”
“那可不,算得上是送给外国友人的国礼吧。不止是大使馆那边,我住在德国的时候,江明彦的教授,还有很多外国人都很喜欢甘露茶。”
朱明山听得心满意足“说明我们的茶叶好。”
要说名声,蒙顶山甘露茶在一些高端小圈子里的名声还是有一些,但是说起大而广泛的影响力,比龙井这些自古以来的名茶还是差一些。
再加上,这两年南山茶厂那边发展的越发好了,还扩大了经营,茶园也扩大了不少,效益屡创新高,茶叶的质量比之以前,又差了一截儿。
别说在省外,就是在省内,蒙顶山在喝茶人的眼里,就是一个地方茶,说不上什么高端不高端。
第二天早上,张惠跟朱叶上山采茶,朱叶说“不止呢,山下公社的领导想把我们的茶坊和南山茶厂那边合成一家。”
“定下来了”
“没呢,以前南山茶厂看中明叔的制茶技术,现在他们只想走量,一心想扩大生产,也不想技术不技术的事儿了。”
”南山茶厂那边去年又修了一栋家属楼,茶厂的工人都住上了楼房,听说还有空房子呢。他们现在效益好,看不上我们这边,还嫌弃我们这边偏远,不好管理。”
“南山茶厂放话了,说如果今年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