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61. 第61章 统一考试 清与浊、官与吏之……(3/6)
象就是一个“八股文”,因此便觉得科举就是僵化呆板,培养出来的都是只会死读书的腐儒的存在,这实在是很大的误解。

    唐朝时,进士科考试的内容包括贴经、墨义、诗赋、策问。贴经是四书五经原文填空,墨义是名词解释,诗赋是当时展示才华的最佳方式,策问是议论文,而且议论的是时事。总体来说,除了没有诗歌之外,大学中文系的期末试卷基本上也是考这些内容。

    除了进士科,另外还有明经、明算、明字,史科,道科等科,考试范围从四书五经到时事政治、军事法律、历史数学,涉及到方方面面,甚至道科考的还是老子、庄子和列子。

    只不过后来,儒家的地位越发尊崇,进士科一枝独秀,连明经都沦为陪衬,其他科目更是渐渐废除。

    到了宋朝,王安石变法,废除诗赋,将贴经和墨义合并为经义,成为科举主要考察的内容。

    及至明朝,朱元璋明文规定应试文章必须要仿宋时的“经义”,考试内容也固定成跟老朱家同姓的朱熹所作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书,礼部甚至还会在每一次科举结束后给出三篇程文,也就是范文,让广大考生照着学习。

    于是经义文的写法越来越严格而固定,遂成八股文。

    但即便是在明朝,科举考试也不是只考八股文,而是第一场考经义,三道四书题,四道五经题,第一场考诏诰表判和一篇论文,也可以叫公文写作,第三场考五篇时务策。

    不过考试这种东西嘛,考生们九天考三场已算折磨,考官却要在这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批阅几百个考生的答卷,写出评语、排好名次,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久而久之,考官们往往只会着重看第一场的第一篇文章,考生自然也在这一篇下功夫。

    总之,最初的科举改革,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时的政治环境,只是后来越来越僵硬和程式化,才成为了书生文人嘲弄取笑的对象。

    所以此刻,放在明月霜面前的这张考卷,上面的题目不仅包括经义,数学,律法,时务,甚至还有天文,地理,诗赋。

    明月霜本来想凭借自己来自后世的经验,高屋建瓴地指点一番,但等她看完所有题目,已经是头昏眼花,大脑一片空白的状态了。

    就是说,这些题目她估计也就能做出一两题。

    所以她以己度人,心虚提问,“这会不会太难了”

    “难吗”上官婉儿和孟丽君对视一眼,有些疑惑。

    “我觉得还是有点难的。”明月霜说,“除非饱读诗书,能做完这张卷子的人估计没几个吧我们方县能有几个饱学之士”

    于是两人便恭恭敬敬地将笔递还给她,“还请主公斧正。”

    对上这两双充满信任,明明白白写着“主公一定早有想法,只是考一下我们”的眼睛,明月霜是不行也得行了。身为主公,无所不能的人设不能崩

    于是她绞尽脑汁,终于又从已经落灰的记忆里,翻出了一些用得上的东西。比如行测的题目类型,虽然记不清了,但被吐槽的大都是考逻辑和语病、数列、图形推理和社会和法律常识的。

    把自己的大脑翻了个底朝天,又对照着上官婉儿和孟丽君出的题目,明月霜总算是艰难地编出了几道题。

    然后她就果断地丢下笔,将写满字的纸推给两人,“差不多就是这样。”

    剩下的,当然是让两人照葫芦画瓢补完。

    主公只负责提要求,顶多给个示例,总不能让她把一张卷子都出完吧

    好在两人并没有怀疑明月霜的实力,也没有继续压榨她的意思,而是对着例题讨论了起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