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百七十章 单骑(2/4)
和范晁一样的结论。

    为了救寿春,他们从庐江倍道兼程,一路上吃了多少灰,受了多少苦草鞋都磨破了两双了。

    好不容易就赶到这寿春门口了,你告诉我寿春就破了

    老天至于这么玩弄他们吗

    所以,很自然,一股淡淡的沮丧和迷茫充斥在众吏士心头。

    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未尝没有一种庆幸。

    如果他们要是跑的再快一点,没准他们也要被卷入进去,不如就现在这样,努力也努力过了,还不用卷入战事中。

    周瑜敏锐的感觉到了庐江子弟们的心态。

    他不怪这些人,因为如果他是他们的一员,他也会有这样想。

    对岸的泰山军是谁

    那是打遍了天下无敌手的存在。

    他们江东人引以为傲的大帅朱儁,南征北战多少年,不也是折戟在了那些泰山军手上

    所以光是泰山军过往取得的那些战功,就足以让这些庐江子弟胆寒了。

    其实周瑜还清楚一个缘故,那就是庐江兵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对战过泰山军了。

    他们庐江这边这些年出了不少豪杰,但不论怎么算,陈武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就这样的豪杰,就北上参了一次中原大战,陈氏部曲就全军覆灭了,这是何等的骇人啊

    周瑜也不说别人了,就他们周氏一族,死在泰山军手上的名臣大将都已经有一个手的数了,就更不用说别人了。

    所以庐江人对泰山军的畏惧是很自然的,他们想隔着陂渠观望也是能理解的。

    以周瑜的口才和威望,他至少有三套说辞能鼓动庐江子弟们随自己一起过渠。

    比如什么他们已经距离寿春很近了,即便不想参战,对面的泰山军也已经发现他们了,如果就这么撤退,必然会被敌军从背后掩杀。

    又比如为了汉室,庐江子弟得激发天良,更不用说国仇家恨俱在,敌在对岸,如何有观望之理。

    甚至,周瑜也可以凭借他们周氏的财富和威望,对众吏士许诺激励,只要赏格开得够高,就一定有勇夫随他过渠。

    但偏偏周瑜一个不取,他是个非常骄傲的人,从来不愿意以言辞惑人。

    此时他,立马横渠,望着对岸。

    渠水映着阳光,波光粼粼,浮着金光,北岸的青草已经长茂了,将整片平原染成了绿色。

    再看那占据着视野的八公山,更是林木茂密,无数的飞鸟在空中盘旋,啼叫。

    这本来是大好山河,但只看那八公山上飘扬的杏黄旗,那横亘在绿野地上的成群壁垒。

    周瑜心中就涌出无限怒火。

    他的叔父、族兄,朋友,都是为汉室而死,如果是以前,他周瑜一定是嗤之以鼻的,甚至会叱责他们为愚忠。

    在公族子弟中,周瑜无疑是个异类,因为他完全没有那种维护既得利益的心态,他早就认为汉室天命已到寿数了,要亡了,也该亡了。

    如果一个人应该死,但却迟迟拖着不去死,那就是老而不死为贼,对谁都不好。

    可当他收到一封封族人们临死写下的诀别书后,周瑜知道自己错了。

    因为真正浅薄的是自己。

    难道周氏一族就周瑜一个清醒人吗不是,固然有很多因循守旧之徒,但如他叔父和族兄这种的,却完全不同。

    他们从来不是为那些刘氏而死,他们是为传统,是为他们的荣耀而死。

    面对刀锋,艰难的从不是活,而恰恰是死。

    那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