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4章 顺流而下(四)(2/3)
谁都难以理解,咱们的同志们能理解了么”

    张瑜迟疑了片刻,最终摇摇头,“能有1半同志真的理解就好了。现在是推行新的种植方式,需要时间。”

    ,

    之所以没有迁都开封,是因为悬河。何锐在全国工作安排中,给陕西的工作安排就是恢复生态,减少泥沙流入黄河。

    吴有平对何锐最佩服的地方在于何锐总是能拿出办法,而不是简单的下达1个命令后就等着同志们去完成。针对泥沙治理,何锐花费很大力气,专门提出了1整套方案。其中的农业方案让吴有平看了都讶异。

    张瑜看吴有平根本没有任何妥协的意思,立刻就不叫屈了,“总理,陕西去年有两千多名干部得到了开荒淤地表彰,他们真的是让本地群众看到了淤地的好处。”

    吴有平看过报告,知道这两千多名干部的确是非常努力。

    自从唐代以后,西安就再没被真正的考虑当做首都,固然因为中国南方已经开发,首都在西安会有各种问题。但这些也不是最根本的,到了唐代,西北的黄土高原经过两千年多年的野蛮砍伐,早已经千沟万壑。自然环境已经不支持其作为首都的经济需求。

    到了现在,黄土高原植被被破坏了3000多年,地理条件更加糟糕。何锐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重要而独特的治沟工程体系。主要目的是滞洪、拦泥,淤地、蓄水、建设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减轻黄河泥沙。

    在文件中看起来这么1段高大上的话,会觉得何锐提出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其实总结起来就是1句话,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

    吴有平的耐心随着张瑜的介绍而消磨。张瑜则继续说着他过去1年的工作,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在流域沟道中,用于淤地生产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黄土广布,具有质地均匀、结构疏松、透水性强、易崩解、脱水固结快等特点,是良好的筑坝材料,可以就地取材”

    吴有平拿起了茶杯,喝了口白开水,只觉得河南的白开水味道的确不如北平的山泉水。这让吴有平稍微有点走神,北平的民众现在都喝不上山区的水

    “吴总理,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深入贯彻执行,为淤地坝建设了巨大的剩余劳动力市场。”张瑜说道。

    这下吴有平的注意力不仅被立刻拉回到谈话中,整个人还精神了不少。看了看张瑜,吴有平觉得自己没有选错人。张瑜总算是能抓住当下工作的核心,搞经济。

    搞经济有两个途径,要么是想办法赚大钱。而赚大钱的项目从来都是少数,对于天时地利人和都有需求,不能强求。如果没有赚大钱这1条路,剩下的就是大量就业机会这1条路了。

    只要就业机会增加,在农业人口占中国80以上的当下,人民收入就能提升。人们收入提升,消费力就上去了,这是新的经济思路。

    张瑜继续讲述着工作进展,“陕西也不都是千沟万壑,不过完整的平地早就分了,咱们两千多干部到的地方都是很糟糕的地方。同志们带着村里的65打出坝来,百姓很不以为然。”

    所谓65,是在东北时期总结出来的经验。指的是3个临时村长3个民兵队长,1共6个人。每个村5个民兵,就是65。这么安排的原因是村长和民兵队长要不断轮换接受培训,为了保持管理的持续以及人力持续,要有这么1个数量。

    最初的时候组织上也没想那么多,现在就发现这么组织的话,能够很快完成人力的集中。而这样的人力调配明显给陕西本地了更多的好处。在沟里修土堤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