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3章 战前一年倒计时(三)(2/4)

    看得出,何锐对此没什么兴趣,而且何锐本人是认真考虑过其中利弊。相当一部分东北政府人员只是在学习中知道搞股票市场融资的基础知识,对比有清晰了解的东北政府政务长官吴有平则是果断的反对。

    “东北人民才过了几天不挨饿的日子,小商品经济还没发展起来,人民还没能理解投资的方式与内在逻辑。现在就搞股票市场,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比正面促进要大很多。还有一个客观现实,现在东北这近四千万人口,有一千多万都是刚到东北不到两年的移民。有一部分很可能在1922年返回北方老家。他们是来逃难的,而不是出于自己移民的愿望而来。所以,我反对现在筹建股票市场。”

    莫里循虽然不能参加文明党党委会议,却是参加政府工作会议。自然知道吴有平说的是实情,也明白吴有平是从通盘考虑的角度提出的反对意见。莫里循就没有继续坚持自己的看法。莫里循当时的感受只是有些讶异,吴有平今年不过30岁,在中国官员中属于年轻人。

    中国现在实力最强的是直系,坐拥江苏、江西、湖北。其首领冯国璋去世后,曹锟与吴佩孚接掌了直系。

    而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尚在,虽然声明显赫,也看似坐拥皖、鲁、沪、浙、闽、陕。然而皖系军阀内部是一个大杂烩,凝聚力远不如经过冯国璋死后动荡又再统一的直系。

    第三个自然是何锐统御的关外势力。吴有平是这三大势力中,唯一一个真正政党出身,文官政府的行政长官。虽然中国国情与欧美不同,不过在欧美的政治视角中,吴有平这些表面的民选身份,以及他现在领导的非军人而是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拔出的政府已经是一个先进的,有价值的政府。

    在欧洲,拥有300万平方公路的土地,人口4000万的国家,是个妥妥的大国。以30岁年轻干到这个位置,已经是异数。能够从政府整体看问题,在各欧洲大国首相中也属于合格水平之上。

    现在向何锐提出先和英国谈判,再根据谈判下来的成果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已经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但是何锐却摇摇头,“暂时不用。”

    莫里循有些不解,“主席难道觉得英国的设备和技术不够先进么”

    “怎么会”何锐笑道。

    莫里循觉得何锐这是在打马虎眼,索性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即便以现在东北提出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准,英国也是率先研发出电动设备的国家。而且现在与英国达成更亲密的友好关系,更有利于东北。”

    何锐见莫里循认真起来,看了看差不多吃光的主菜,又点了份孜然羊肉,这才说道:“当下的科研,英国自然是领先全球。但是科研成果的转化,要的是大规模使用,以及大量配套厂家。在这方面,美国则走在世界前列。当然,我都可以提出几件事,譬如美国的设备粗枝大叶,虽然美国以大建铁路拉动经济,但是英国与德国铁路专家看了美国生产的火车,被那过大的吨位,以及孱弱动力吓得瞠目结舌,无言以对。这种事情我知道的。”

    莫里循不禁莞尔。但莫里循也很清楚,何锐是绝对不会学习美国的火车制造技术。作为东北政府招商局局长,莫里循宁肯引进德国的火车制造技术,也不会建议何锐引进美国的火车技术。何锐提起此事,只是个引子。

    果然,何锐继续说道:“但美国的汽车工业搞的真好。流水线生产本身就意味着可以采取更大规模的社会化生产。在这方面,英国的技术水平再高,却不是为了流水线大生产准备的。莫里循局长,从地里和国土作比较,你觉得是中美之间的相似度高,还是中英之间的相似度高”

    莫里循不禁苦笑。这个比较还真的挺有趣,从哪一个角度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