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兰嗔了她一下道“你可别净拿瞎话堵妈妈的嘴。”
“这回是真的,妈你等我好消息吧”爱立确实有在认真思考这件事,前几年局势不平静,动不动闹出动静来,让人心里跳得慌,她就和樊铎匀商量了下,缓几年再要孩子。
现在不仅外头大环境有收缓的趋势,就是厂里的情况,也基本稳住了。目前革委会主任是徐厂长,副主任分别是她师傅齐炜鸣和李柏瑞,那一年舒四琴国庆观礼回来,带回来总理的嘱咐,“抓革命,促生产,”以及“党委要是革命的,就保他们,”让厂里的革命小组顺利过渡到革命委员会,但是在大环境下,有些悲剧仍旧是无法避免的。
比如1967年7月,汉城造`反派为了显摆自己翻身当了主人,组织了渡江活动,无故葬送了好些青年的命,国棉一厂也有几名工人在其中。
科研方面,也是完全停止的,连制造科都完全并入了机保部来,沈爱立和师傅商量了下,在厂里开了个技术和语言培训班,他们机保部负责技术类的培训,语言学习则交由程立明和几个有过留苏经历的工程师来开展。
爱立觉得,这时候生孩子,时机也还行。
就听妈妈又道“对了,爱立,今天一会儿咱们家还有个客人要来。”
爱立随口问道“谁啊,妈”
“是亲戚,你也认识的。”沈玉兰难得地卖了个关子。
爱立愣了一下,除了小姨、表姐和嫂子的家人,她们家在汉城,还有什么亲戚
但是听妈这意思,肯定不是这三家。
沈玉兰见女儿想不出来,望着女儿笑道“叫左学武,这个名字,你有印象吗”
“小亚的哥哥”爱立几乎是立即就反应了过来,是宋春华大姐的儿子。当年她从汉城去青市研制多刺辊梳棉机,在火车上遇到了热情的宋大姐,还一度怀疑人家是不是人贩子,没想到会是宋岩生的姑姑。
爱立有些奇怪地道“学武怎么过来了不是在青市吗”她这几年,从嫂子那里,也断断续续地得了一点宋大姐的消息,知道她后来进了棉纺厂的食堂,算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日子也还算平稳。
爱立算了下,1965年,她离开青市的时候,学武都有十三四岁了,现在该有十八了吧这个年纪,要是放在她们那时候,该都大学了。
想到这里,爱立忽然反应了过来。“妈,学武是到汉城这边来上工农兵大学吗”今年6月开始招收工农兵大学生,最开始由京市的两所高校试点,到了九月,汉城大学也开始招收工农兵大学生。
“是他们村里把他推荐了过来,上周岩菲回来和我说,9月13号汉城大学那边入学报道,让他今天过来吃饭。”
爱立忙道“嫂子怎么都不和我说一声,早知道那天我就去车站接他了,他一个半大的孩子,从那么远的地方过来,人生地不熟的”
正聊着,楼下李婶子喊道“玉兰,你家亲戚来了”
母女俩忙到走廊上,朝下一看,就见院子里站着一个高高瘦瘦,皮肤有点黑的男孩子,望着她们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爱立忙下去,围着他看了好一会儿,才笑道“几年不见,学武你都长这么高了,要不是知道是你,乍然在路上看见,我都忍不出来。”
左学武笑道“爱立姐,你和以前都没什么变化”以前他和妹妹是称呼她为小姨的,但是他表姐嫁过来以后,两家论起亲戚关系,他和爱立就成了平辈儿。
“是,小亚还好吗”
“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