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83章 番外之37 ???高太尉上梁山!(求订阅,求月票)(2/3)
战场的宰制重臣在朝廷上制定具体的作战方略,然后再画好阵图,交给前线的阃臣、将帅、内侍,让他们依图行事,不得有误。

    哦,对了,指定总领三军的大将也是大忌。

    比较理想的做法是由文臣任安抚宣抚、制置使、经略使,以武将任都统制,以内侍监军,三人共同执掌调度指挥之权。同时再以文资转运使掌握大军的后勤转运使的官一般都安抚使大,也不受安抚使节制,再以一群统制、统领、正将之类武将分领诸军。

    至于位于战区的州军府县的地方官,也不是宣抚、安抚这样的阃臣可以用军法督促,更不用说以贻误军机的名义撤换和治罪了。

    当然了,以上这套模式还是战争局限于一个安抚使路的情况下,如果战争蔓延到多个安抚使路,那就更混乱了。有时候会任命一个名义上总领各路的宣帅,有时候甚至连个宣帅都不任命,就让下面的各路直接听命朝廷而朝廷哪里能搞清楚前线的状况当然是在瞎指挥了。

    也就是说,如果赵楷不到三山浮桥指挥,而是派何灌带兵过来,那何灌是不可能节制梁方平的,梁方平也不会听何灌的,而滑州、开德府、兴仁府、郓州等州府,当然也不可能接受何灌、梁方平的命令派出民伕。更不用是将滑州直接置于王渊这个大将的“军管”之下了。

    而这种前线没有统帅,军司不能军管地方的后果,当然就是大败亏输了要不然在原本的历史上,金贼怎么可能一路势如破竹就到开封府了

    所以赵楷听了何栗、张叔夜的进言,也只能苦苦一笑,对二人道“若无朕在此,今日贼已过黄河矣所以二卿不必再劝朕回京坐镇了,因为朕现在还不能回京啊”

    张叔夜是打过仗的文臣,当然明白赵楷所言非虚,因此就没有再进言。

    他是被当成“阃帅”培养起来的宋朝因为一直走以文御武的路线,但同时又要应付和西贼西夏的长期战争,所以从几十年前开始,就有意无意的培养一些“军事文官”了。

    这些“军事文官”一般都是看着比较猛的,自己也会一些武艺,入仕之后就会往西北前线发送,让他们在陕西沿边地方当官,积累军事经验。

    这个张叔夜就是这样的文官。

    而何栗是状元出身,天下大魁后先是当校书,后又当提学,然后在礼部任官,再后来当舍人、当谏臣,一路走来都是清流谏臣路线。只是因为弹劾权臣得罪了人,才被外方了两回,不过也不是去前线当官,所以军事经验几乎为零。

    他他见赵楷还想继续在外征战,而不顾朝廷的大事,就有点着急上火,于是就继续进言道“陛下,如今金贼已退,三山浮桥这边布防已坚,只要委任一二阃臣大将,就足以确保无虞了。臣请陛下立即返京,坐镇指挥抗金全局。”

    赵楷摆摆手,笑道“何卿不知兵亦不知如今形势之危机,就不必说这些无用之言了,还是先听听朕和诸将的军议吧”

    接着他又对张叔夜道“张卿,你是知兵的待会儿的军议你就不用参加了,朕马上下旨任你为亲征行营使兼枢密副使,你立即率兵去东京城助李纲加强城防。”

    李纲也是个“军事老白”,他爹李夔是鄜延帅吕惠卿的幕僚出身,参加过西北抵御西夏的战争。但李纲却没有军事经验,所以赵楷担心他不能整顿好开封府的民兵和防务,所以就急忙打发张叔夜去开封府帮忙。

    从大伾山上下来,回到居山大营后,赵楷先是让随军的翰林学士陈记拟了中旨,让张叔夜拿着中旨赶紧去上任。然后又召集诸将再加上一个何栗,一起在一座大帐当中,围着一张挺大的木图,开始了军议。

    “陛下,三山浮桥南北的防御,暂时算是牢靠了。”行营使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