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0章 ?? 棱堡,你要顶住啊!(1/3)
    洪武七年,八月二十九日。

    海风从夹河堡的城头冷冷的掠过,低矮的城头上面,并没有一兵一卒的踪迹,也开不出任何设防的痕迹,只有一面红巾宋军的日月军旗和一面花字认旗在猎猎舞动。

    从这个时代的认知出发,这座夹河堡就是一个不堪一击的城堡。

    首先就是城墙太矮了,只有一丈多高,折合成后世的公尺也就是四米上下,而且还不是垂直于地面的,而是存在大约60度的斜角。表面也不光滑,而是用一个个沙包垒起来的,沙包和沙包之间的缝隙极大,徒手都能往上爬。

    其次是这座堡垒没有“布防”,按照宋朝的标准就是个“裸城”。宋朝的城防和后来主要依靠火器的明朝城防不同,宋朝的城墙上下、内外“零碎”极多。城外有墙,墙外有沟,沟外有坑城墙下面有孔道,有护门墙,有虎落。城墙上面有女头墙,有叉排木,有鹊台,有梢砲,有弩机,还有各种各样的棚子、木板,当然还有滚木擂石和熬“金汁”的炉子和铁锅。城墙里面则是里壕、里墙,里墙上面也和外墙一样,都摆满了“零碎”。

    而且这些“零碎”基本上都是易耗易损的物件,所以必须准备好大量的备件,随时准备补充损耗。

    这些“零碎”大多都不容易保存,譬如梢砲、弩机什么的,如果不仔细维护,小心收藏,要不了几年就被虫蛀了或是霉烂了。所以平时也没办法大量制备,一般都是临战时才开始打造的。

    另外,这些东西转运起来也很不方便,都粗制滥造的手工品,拆拆装装的没准就坏掉了。

    因此在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对一座城堡进行全面布防的代价是极为高昂的所花费的成本,远远高过了布防一座前装炮时代的棱堡。

    即便按照赵楷给出的高标准,一座六面十二角的棱堡需要布署72门各型火炮,花费也就是上万贯钱而已。而且青铜大炮是耐用品,运输起来也方便。完全可以挪东炮、补西炮,把好炮用在关键地方。

    譬如现在,赵楷带到平州前线的大炮总共就300多门,而且还是算上了“备用炮”的数目铸炮对现在的北宋来说难度不大了,但是炮组和拉炮车、弹药车的挽马不足。但他还是凑出了72门大炮,还配上了炮组,再加上三个营的步兵,一起交给了第九军参军兼炮兵将正将孟林。让他带着大炮和步兵,进驻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座棱堡羊河夹河堡。并且期待着他可以成为创造历史的那个人

    不过此时的孟林,却远远没有赵楷那般自信虽然他在炮兵学堂里就听赵楷讲解过什么霰弹侧射形成交叉火力,可以极大的提升杀人效率云云的。

    但是现在包围夹河堡的金兵有他的好几万人

    5斤炮和10斤炮哪有那么高的效率四十多门炮能杀几万人开玩笑吗

    孟林现在就缩在沙袋垒成的垛口后面,用一架望远镜观察着已经在夹河堡周围展开的阵容庞大的金贼,心里那叫一个凉啊

    那么多要是一批一批的上来,夹河堡的大炮也许还来得及杀。若是一拥而上,再集中兵力打击几座三棱台堡,单凭四门或是八门长筒炮形成的交叉火力,怎么来得及杀

    另外,金贼也有大炮啊,而且还不少

    孟林已经看见几十辆装着沙袋的马车和数百名民伕,在几十名散开的金军马兵的押送下,从金兵的阵中开出来,抵近到了距离夹河堡东堡的东面三四百步开外。然后马车就停了下来,民伕们就开始从马车上往下搬沙袋,并且在骑马的金兵指挥下,将这些沙袋堆砌起来,形成了一个个新月形的炮兵掩体。

    孟林数了数,光是在夹河堡东堡当面的,就有三十二个炮位

    如果一个炮位安放一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