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6章 ???来,听孤家讲道理!(第二更,三分钟后还要第三更)(1/2)
    在赵楷设在太原府城子城内的帅府当中,这几天是人一拨拨的前来,都是从河东各处前来投靠的英雄豪杰。

    这些人中,有些就和张俊一样,原本就是大宋的官军将领,如府州折家出身的折彦质,知晋宁军事的徐徽言,还有太原路兵马都监、晋宁军统制孙昂,河东察访使张灏,河东制置副使解潜,制置使司都统制张思政等人,都已经先后接到了所谓天策上将军府的召见的劄子,也都无一例外的奉命前来太原了

    而另一些则是河东本地豪强,比如隆德府上党县的在乡武官王彦就散尽家财,拉起了两三千人的队伍,在赵楷攻入太原后就跑来投奔了。

    还有一个名震河东的大盗,名叫王善的,也领着好三两千人从太行山里钻了出来,一并投了赵楷。

    另外,在赵楷的天策上将军府在河东所能控制的属地,包括太原府、汾州、忻州、宪州、宁化军、代州大部代州还有半数地盘被金贼控制,以及平定军等处,现在已经开始实行清田检地。

    在赵楷的一再督促之下,大批原属于真定府和河北帅司的官吏跟着刘韐到了河东,和张孝纯手底下的河东官吏一起,开始上述地盘上登记“无主之地”,同时查清有主之田有主无主都得整明白无主之地和原本的官地都要划归天策府或河东营田司,等待分配。

    而有主之地则要地主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嘛

    所以在检地的过程中,又“检出了”一批豪杰,也都加入了赵楷的天策军。

    在河东检地真能“检出”豪杰吗

    那是当然的

    至少在宋朝的河东北部,豪杰之士还是蛮多的

    而之所以会这样,当然和宋朝科举制度的不完善和河东地方长期处于抗辽以及对夏的前线有关。

    了解宋朝科举制度的人都知道,宋朝是没有秀才、举人这两级功名的。虽然也有秀才、举人的说法,但那不是官方承认的功名。前者是民间自己说说的,读书人都可以称秀才。而后者则是通过地方解试的一次性考试资格,宋朝的科举大致上就是地方解试和中央会试两级。过了解试就有参加朝廷组织的会试的资格,可以称为举人。不过这个举人到考完会试就没了,考上了就是进士,考不上回家继续苦读这样的举人,当然没有什么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权了。

    宋朝科举取士不分地域,也没有南北榜。全国各地的士子凑在一起考,考不考得上,全凭文章好坏理论上,公平倒是公平但是如陕西、河东、河北这样地处前沿,经济又不怎么发达的地方,那就非常吃亏了。每次会试下来,取士的倒数三名差不多就在这三家和广南东西两路中找一找了。

    而在科举路子上吃亏的河东、陕西、河北,在军功路子上却占了不少便宜他们这边靠近前线嘛,当兵打仗的机会多,立功升官形成将门的机会自然也多。所以在河东、河北、陕西这三处,还是保留了相当多的尚武好战的风气。

    另外,赵楷的天策上将军府所控制的河东州府军,全都被金贼蹂躏过,其中太原府、汾州、忻州、宪州、宁化军、代州等处,还让金贼蹂躏了几个月,大量的城池被打破,大量的人口不是被杀被掠走就是自行逃亡

    人口大量减少,土地当然是大量荒芜,所以出了太原城,举目四望,那真是一片萧瑟啊

    不过也有一些强横之辈,可以在金兵的铁蹄下得以幸存。他们要么聚众筑堡而守,要么拉上一群亲族好友盘踞山间谷地。

    不管以何种方式生存下来哪怕适当的给金贼一些粮秣布匹讨个饶能讨饶说明他们不容易灭,要不然都抓去当奴隶岂不是更好,那也算尽了一点保民之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