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一片恐慌,军报不断传来,无论是军人还是百姓,人心惶惶,无不面带戚容。
皇城大内富丽堂皇的垂拱殿内,宋钦宗赵桓局促不安地坐在御座上,看着殿内群臣,刚刚宦官进殿禀报,大金国二太子副元帅完颜宗望斡离不率大军已兵临城下,大营屯驻刘家寺,东京城东面和北面均有金军游骑往来滋扰城上守军,情势危急,殿内群臣面面相觑,各有心思却不肯做出头鸟,现任皇帝赵桓急了。
“诸位卿家,金军大兵压境已兵临城下,诸位可有良策”
“启禀官家,前日已遣门下侍郎耿南仲使斡离不军,知枢密院聂昌使粘罕军,想必已尽付议和诚意,如今大金毫不理会,必然所图甚大,官家需诏,罢诸司庶务,专以应付军情,否则将祸不旋踵”
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李若水忧心如焚,出班奏道。
赵桓闻奏正沉吟间,资政殿大学士领开锋府尹何栗出班奏闻。
“官家,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当以固守以待勤王之师,金虏欲壑难填,当痛切庶务,专司军事,分置防御,诏令各军倍道勤王。”
金军第一次南下时,钦宗派何栗出使金营谈判。
金人索割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三镇及三镇所辖20州县,及金银牛马绢帛等财物。
何栗同宗泽一样是主战派,当即严词予以拒绝。
回朝后,竭力主张不能把三镇割让给金人,曰:“金人诈不割来,割亦来。并请建四道总管以统兵勤王道:旧时行政区划名称,类似州、府或者今日专区”。
但钦宗优柔寡断,终不从栗所
言。摘自360百科何栗
“官家,不可金兵大军压境,素强悍善战,城内可战之兵不足八万,分置四壁,如何能守臣恐一战而亡国,陛下慎思之金虏所欲者,河东三镇及财帛也,便予之并言和,则金虏可退矣”
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宰相唐恪急不可耐,忙阻止道。
历史上,金军第一次南侵,引起朝野震动,唐恪与耿南仲等力主和议,主张放弃三镇求和,反对并排挤朝中主战派。
钦宗贬逐吴敏、徐处仁等主战大臣出朝,任命唐恪为宰相。
金兵上次围攻东京时,各路勤集结前来参战,而唐恪和耿南仲下令不得妄动,于是勤不战而散,金军撤围后,唐恪和耿南仲更以粮草不敷为由解散了勤。
钦宗赵桓跟他的祖宗一样,软骨病基因深置骨髓,犹自犹豫不决。
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军情来报,金虏东路军已经渡过黄河,兵锋直指东京,赵桓和一干文臣闻讯极为震惊。
皇城大内垂拱殿中,赵桓和手下文臣仍在为战和二策辩论不休。
“唐恪,尔实乃卖国奸贼,前番尔力主议和,谗言惑主,驱逐吴敏、徐处仁等,并允割河东三镇予金,而今,金人复来,尔又将割何地以酬金人”
何栗想起唐恪的所作所为,愤愤不已。
李若水义愤填膺,亦戟指攻讦道
“金人素无信义,欲壑难填,尔卖国尚能求荣,而陛下不能啊”
“李若水,尔含血喷人,唐某忍辱为国,岂是尔所能攻讦”唐恪恼羞成怒。
“唐贼,圣人微言大义尔都读进狗肚子里去了,但凡有一丝气节,便羞于出此无耻之言,于君不忠,于国不义”何栗跟着补刀。
钦宗赵桓闻言一怔,诚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