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家宴什么的也可以来啊。消费还是比较合理的。”
她广告词上就写的承接家庭聚餐和商务宴请、团拜会
“这得是什么样的家庭才吃得起啊”
程澜笑笑, “对了,高大伯说元月八号请你一起吃晚饭, 就在甲子厅。”
甲子厅就是第一号包间,第二近正房的东屋。
她这里的厅就是按天干地支排序的, 和年历一样。
林琅点头,“明白,娘家代表嘛。还有昕姐是吧”
“他们一家三口。”昕姐和于大哥28号就领证了, 到时候就是真正的一家三口。
20号,北京日报上刊登出程氏私房菜馆的招聘信息。
北京日报当然没有人民日报的影响力大。
但是, 想在人民日报上打广告, 程澜的财力是真的还达不到。
而且她还要配图,那占得板块还不算太小呢。
不过,程澜本来就是针对北京本地人,足够了。
大家如今看报纸看得仔细,什么卡卡缝缝都会去看。所以看到的人会比较多。
看到这则广告的北京人都觉得还挺新鲜的。而且, 看过广告的人确实一下子就记住了。
一是工资待遇确实好, 虽然服务员的名声不大好听, 但一入职就相当于车间主任、厂长的待遇了。
这在当下全国还有2000万失业年轻人的当下,吸引力不是一边的大。
二就是后头说的才是记忆更深刻的地方。
国宾馆的大厨停薪留职来掌勺啊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真想去吃吃看。
一年辛苦到头, 要过年了是不是可以去吃一顿呢
或者说家里老人做寿、娶儿媳妇摆酒这类大事能不能去一下呢
人家说了承接这样的业务。
这说出去该多有面子啊
一年一次、两次的话, 对干部家庭也还是敢想一想家宴去那里的。
广告连续刊登五天,跟信息轰炸似的。记住这事、宣传这事的人就多了。
还有离得不远的人吃了晚饭散步过来程氏私房菜馆长啥样的。
当然,不得其门而如。
私家宅院,卖得就是这个档次, 怎么可能随意开放参观呢
24号下午,门外响起一阵自行车铃铛声。
程澜往外探头一看,笑着招呼道“曾清嘉,要不要进来坐坐”
倒是听来报名应聘的曾家人说起,曾清嘉买了一辆三轮车如今在走街串巷的收废品。
还说他真是装了一次叫花子,就真养成了叫花子习性。
但程澜由南到北,火车上还是汽车上又或者是重走长征路的时候,她自己记不太清了,反正是听过几个拾荒者发了点小财的故事。
知道这里头其实利润还挺高。
只是她自己既然有别的出路,就没想过做这个。
曾清嘉现在是城外租了个小院子,专门堆放这些东西。
他还请了几个拾荒者打下手。管吃住,一个月给三十块钱。
这样他们冬天日子也好过些。
就把收回去的废品分门别类的弄干净、清理,然后再给卖出去。
他干了一个月了,进账有三百左右。比别人上班是强多了。
他准备以后就干这个了。以后规模应该还能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