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位老人的身份资料上看,他是早期的大学生,喝过洋墨水,见识过不少场面,五几年回国,然后遇到了不少麻烦,导致他的性格变得异常多疑,对谁都有防备心。
子女都被他教育成了知识分子,现在人都在国外,平时不回来。
亲戚也是有的,但是都烦他的性格,平时也不往来。
只有子女给他在国内请的保姆和护工陪在身边。
刚开始护工觉得自己“只要给我钱,让我干什么都行”。
干了没一个月,就觉得“这个真不行”。
简直是精神折磨,多少钱都不干
后来请的几个护工也都干不了多久就跑了。
保姆是老头老家请来的人,从辈份上算,是个远房亲戚,现在她也快要顶不住了,就在她在“高工资”和“保命要紧”之间摇摆不定的时候,她看到了“机器人护工免费试用”的广告。
这是一次机器真正与人类高强度互动的过程。
整个人工智能组对此高度重视,随时检控机器人数据,主要是看它要学习多久,才能正确领悟某个行为应该怎么做。
为将来调整算法依据。
这个项目也被国内外其他公司关注,如果成功,证明这条路可行,大家的项目都能跟着上马。
要是失败,那大家就得摒弃这条路,或是寻找失败原因,避免自己也跟着翻车。
由于之前的“人工智能”系列地摊货对人民群众的冲击,导致普通人对真正的人工智能表示不信任。
“肯定又是骗子。”
“别这么说,肯定是国家又下了一盘大棋。”
这些声音没有传进这位真正使用者的耳朵,对他来说,这个张牙舞爪的铁玩意儿跟起重机、吊车没有任何区别。
主要的功能是把他的床抬高,喂药,还有把他扶到浴室,擦洗身体。
连倒尿盆的事,还得让保姆干,真没用。
刚开始连扶人的力度都把握不准,不是太轻扶不住,就是太重掐得人疼,气得老头使用知识分子的花式骂人。
机器人充耳不闻,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经过不断调整和学习,机器人把各种数值和运动路径调整到最适合的状态,老头骂人的次数渐少。
也就是渐少,该骂还是在骂的。
就在此时,老人远在海外的子女得知自己老爹居然正在使用机器人护工,顿感颜面尽失,这像什么样子
岂不是让外人觉得老头白生了五个子女,到老了还得靠机器人
让人类照顾跟机器人不一样,可以对老人进行精神上的抚慰。
老人的大儿子柯林借着出差的机会跑回来,亲自上门找到紫金,要求他们把机器人护工带回去。
“我会想办法再请人,但是这个脸,我们丢不起,让人戳脊梁骨。”
安夏看着这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内心十分不解,请不认识的人类当护工,跟用机器人有什么区别
但是他是老人的儿子,还是要尊重家属意愿的,不然万一他也故意弄坏,那就麻烦了,没必要。
安夏还想做最后的努力,于是,她亲自陪同工程师上门,去回收智能机器人。
刚进门,就听见老人在说话:“我来考考你,核算桥梁荷载需要考虑哪些啊”
只听见一个女人的声音回答:“主要荷载、次要荷载及特殊荷载,主要荷载是”